利用“互联网 + 教育”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性的实践
陆晓森
贵港市荷城第三初级中学 537100
引言
新时代教育变革对家校协同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互联网 + 教育 " 的深度融合为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借助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家校双方能够实现教育理念的共鸣、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行为的协同。这种模式既提升了沟通效率,又增强了育人合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衔接,共同构建起全方位的育人网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 互联网 + 教育" 在家校协同中的功能定位
" 互联网 + 教育 " 技术在家校协同育人体系中承担着多维度的功能角色,从沟通维度看,其构建了即时双向的信息交互网络,突破了传统家校沟通的时空限制。在资源共享方面,搭建了数字化教育平台,实现教学信息、育人资源的实时互通。就过程管理而言,提供了学生成长数据的动态追踪工具,支持家校双方精准把握发展状况。教育服务维度上,拓展了在线家长学校、网络咨询等专业支持渠道。协同育人层面,则通过虚拟协作空间促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深度融合。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技术赋能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使家校合作从单向传递走向多维互动,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从零散沟通升级为系统协同。
二、传统家校协同模式的主要局限
传统家校协同模式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沟通方式上过度依赖家长会、家访等线下形式,互动频率低且信息传递滞后。内容层面偏重学业成绩通报,忽视学生品德发展、心理健康等全面成长要素。实施过程中家校角色定位模糊,要么学校主导家长被动配合,要么家长过度干预学校教育。资源整合不足,缺乏系统化的协同育人课程和专业指导。评价机制缺失,无法科学评估协同效果。时空限制导致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参与困难。这些局限使得家校协同长期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层面,难以形成育人合力,制约了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发挥。
三、利用“互联网 + 教育”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性的实践
(一)构建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体系
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家校沟通系统是提升协同实效的基础工程,开发集成多种功能的家校协同 APP,实现通知公告、作业布置、考勤记录等常规事务的数字化管理。构建分级分类的沟通矩阵,针对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行为养成等不同需求设立专门通道。引入智能消息推送技术,根据信息紧急程度和家长阅读习惯优化送达效率。设计多语言版本界面,消除外来务工家庭的语言障碍。平台建设要注重用户体验,通过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界面设计降低使用门槛。同时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严格保护学生隐私数据。通过智能化平台实现家校沟通的即时性、精准性和系统性,大幅提升协同效率。
(二)开发数字化协同育人课程资源
建设面向家校协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是深化育人合作的重要内容,开发系列化在线家长课程,涵盖学科指导、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主题,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制作微课视频资源库,提供学科重难点解析和家庭教育指导。建设学生成长案例库,分享典型教育情境的应对策略。设计亲子共学数字资源,如在线阅读项目、家庭实验活动等,促进教育参与。资源开发要注重分层分类,满足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家庭的需求。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补充新鲜内容。通过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家校协同的教育专业性和持续性。
(三)实施数据驱动的精准协同策略
利用教育大数据技术实现家校精准协同是提升实效的关键路径,构建学生成长数字画像系统,整合学业成绩、行为表现、兴趣特长等多维数据。开发智能分析模型,识别学生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生成个性化教育建议。建立预警干预机制,对学习困难、心理波动等情况及时启动家校会商。设计靶向推送功能,根据学生特点向家长推荐适切的教育资源。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数据伦理,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保障家长知情权。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协同,改变传统家校互动的模糊性和经验性,使教育支持更加有的放矢,显著提升育人针对性。
(四)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模式
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协同新范式是实践创新的重要方向,设计混合式家长学校,线上学习理论方法,线下开展实操训练。组织云端家长开放日,通过直播技术让家长实时参与课堂观察。开展双线主题研讨,线上征集问题、线下深度交流。实施项目式家校共育,如联合指导学生开展研学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建立网络家校议事会,拓展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模式创新要注重实效评估,建立反馈改进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家校互动的常态化、深度化和实效化。
结束语
" 互联网 + 教育 " 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标志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平台功能,完善协同机制设计,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提升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的质量。这种创新模式将持续深化家校合作内涵,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最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姗姗 .“互联网 + ”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协同 [J]. 山东高等教育 ,2023,11(06):76-82.
[2] 全素伟 .“互联网 +′ ”环境下家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03):139-141.
[3] 宋雪 . 利用“互联网 + 教育”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性的实践[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S2):19-20.
[4] 武毅欣. 论“互联网 +′′ ”时代的小学家校共育[J]. 当代家庭教育,2022,(19):4-6.
[5] 周君 .“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家校社协同合作的共享平台利用研究 [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0,(04):91-92.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专项课题《利用“互联网 + 教育”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24ZJY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