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课堂中的应用
刘胜兰
万安县万安中学 343800
一、引言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创设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主动参与、体验和思考,从而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德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职业素养则聚焦于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育,二者的有机融合是中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要求。
当前,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教学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课堂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抽象、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行为与道德自觉。随着产业升级与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技能,更强调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综合素养。在此背景下,将情境教学引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课堂,通过构建贴近职业实际的教学情境,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成为解决教学痛点、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策略
为实现情境教学与中职德育、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需遵循“情境构建—体验参与—反思内化—实践迁移”的逻辑路径,设计具有连贯性与递进性的实施策略,确保每一步骤紧密衔接,层层推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基于职业需求构建具象化教学情境
在情境教学实施初期,需以中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领域为核心,结合德育目标与职业素养要求,构建具象化、可感知的教学情境。教师需通过企业调研、行业访谈等方式,收集目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规范与道德案例,明确不同职业场景下的德育要点与职业素养标准,例如,对护理专业学生,需聚焦“患者沟通”“隐私保护”“应急处理”等场景中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要求;对汽修专业学生,则需围绕“客户服务”“故障诊断”“安全操作”等环节设计情境要素。
(二)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情境体验活动
情境构建完成后,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情境体验,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德育要求与职业素养标准。教师需明确体验活动的目标与规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参与空间,避免过度干预,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互动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具体操作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操作、情境辩论等形式开展体验活动。以“职业诚信与责任担当”教学为例,针对电商专业学生,设计“客户投诉处理”情境:学生分别扮演“客服人员”“客户”“质检人员”,“客户”因收到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提出退款诉求,“客服人员”需在遵守企业规定(职业规范)的前提下,既要安抚客户情绪、维护企业形象(职业素养),又要坚守诚信原则,不推诿、不隐瞒(德育要求),“质检人员”则需提供客观的质量检测结果,协助解决问题。在体验过程中,教师需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记录关键互动节点,如“客服人员”是否如实告知商品问题、是否积极提出解决方案、是否尊重客户权益等,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根据情境变化灵活调整应对策略,让学生在“做中学”“演中学”,直观感受职业场景中德育与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打破理论学习的抽象感。
(三)组织多元反思活动促进素养内化
情境体验结束后,需通过多元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梳理体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认知冲突与情感体验,将情境中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思考,实现德育与职业素养的内化。反思活动需兼顾个体反思与群体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借鉴他人经验。
教师可开展个体反思活动,让学生以“反思日志”的形式,记录情境体验中的关键事件(如“在处理客户投诉时,我最初选择了推卸责任,后来意识到这样做会损害企业信誉”)、自身的行为动机与情绪变化(如“当时因为害怕被批评,所以不敢承认问题,现在觉得诚信比逃避更重要”),并结合德育要求与职业素养标准,分析自身行为的优点与不足(如“在团队协作中,我主动承担了部分任务,但在沟通时没有充分倾听他人意见,不符合‘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需对反思日志进行个性化点评,针对学生的困惑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做法?”,帮助学生深化思考。
(四)搭建实践迁移平台强化素养应用
反思内化后,需为学生搭建实践迁移平台,将课堂情境中形成的德育认知与职业素养,延伸到真实的学习、生活与职业场景中,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能力转化,确保德育与职业素养真正落地。实践迁移平台的搭建需结合中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习实训、校园活动、企业实践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课堂情境—校园实践—企业场景”的完整迁移链条。
在校园实践层面,可依托校园社团、志愿服务、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素养的场景。例如,组织“校园模拟职场”活动,让学生扮演“企业员工”“HR”“客户”等角色,开展招聘面试、工作汇报、客户接待等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如着装整洁、言行得体)、践行道德准则(如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将课堂情境中习得的素养应用于校园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为老人提供技术帮助、参与公益宣传),在服务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奉献精神”等德育素养,同时提升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职业素养。
三、结语
情境教学为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情境构建—体验参与—反思内化—实践迁移”的实施策略,不仅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德育与职业素养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素养。未来,中职教育需进一步深化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应用,结合行业发展与学生需求,不断优化情境设计与实施路径,推动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宏宇。情境教学在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课堂中的实践
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24(3):45-49.
[2] 李建峰。中职教育中德育与职业素养协同培养的路径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5):67-71.
[3] 王艳玲。基于职业场景的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
[J]. 职业,2024(2):32-36.课题名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育人研究课题编号:JAZH202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