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作者

周桃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 617000

一、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导向。当前,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仍存在侧重知识掌握、忽视素养发展,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关注等问题,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因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需结合教学实际,从评价内容确定、评价方式选择、评价过程开展到评价结果应用,形成完整且逻辑连贯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能有效反映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指导教学改进。

(一)结合素养要求确定评价内容

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前,需依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细化评价内容。首先,针对数学抽象素养,明确评价学生从具体数学情境中提炼数学概念、符号的能力,如在函数教学中,评价学生能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对于逻辑推理素养,重点关注学生的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能力,例如在几何证明教学中,评价学生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其次,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过程;直观想象素养则从学生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关系的表现入手评价;数学运算素养关注运算的准确性、简洁性与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素养侧重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及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需避免评价内容过于笼统,将各素养的评价要点分解为具体、可观察的指标,如在数学运算评价中,可细化为 “能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运算步骤规范”“运算结果正确” 等指标,确保评价内容精准对接核心素养要求,为后续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二)依据评价内容选择多元方式

确定评价内容后,需根据不同素养的特点与评价内容的属性,选择多元且适宜的评价方式,避免单一的纸笔测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对于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等可通过结果体现的素养,可采用课堂练习、单元测试等定量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量化评估其素养达成度,如在数列教学后,通过测试评价学生数列运算的准确性与抽象数列规律的能力。而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侧重过程的素养,则需结合定性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小组互评等。课堂观察中,教师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时的表现,如学生能否清晰阐述推理思路、在建模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问题分析;小组互评时,制定明确的评价量表,让学生从同伴在合作学习中的贡献、素养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数学建模小组活动后,组员依据 “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提出建模思路的合理性” 等维度互评。

(三)按照评价方式有序开展过程

选择好评价方式后,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序开展评价,将评价融入教学各环节,实现过程性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情境展示等方式,初步评价学生的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素养,如在立体几何教学导入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观察学生能否快速识别图形特征、抽象出几何元素,同时记录学生的回答与反应。课堂探究环节,重点运用课堂观察与小组互评,评价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素养,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探究过程,记录学生在推理、建模中的表现,如在概率问题探究中,观察学生是否能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在建立概率模型时是否考虑全面;小组内则在探究任务完成后,依据评价量表即时互评,反馈同伴在探究中的素养表现。课堂总结环节,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况,学生先自主梳理本节课在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自评与课堂整体表现,对学生的素养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指出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方法选择的进步,或在数据分析中需改进的地方,确保评价过程贯穿课堂始终,及时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动态。

(四)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实践

评价结束后,需充分利用评价结果,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形成 “评价 — 改进 — 再评价” 的良性循环。首先,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学生在各核心素养方面的整体表现,如发现多数学生在数学建模素养中“模型求解” 环节存在困难,或部分学生在逻辑推理素养中 “演绎推理严谨性” 不足。其次,结合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对于 “模型求解” 困难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模型求解的专项训练,讲解多种求解方法及适用场景;针对 “演绎推理严谨性” 不足,通过展示典型错误推理案例、组织学生互评推理过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推理严谨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素养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方案,如对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作业,指导其掌握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此外,定期跟踪评价优化后的教学效果,通过后续的课堂评价,检验学生在相关素养方面的提升情况,根据新的评价结果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连接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通过确定契合素养的评价内容、选择多元评价方式、有序开展评价过程及应用结果优化教学,可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评价与引导。这一评价体系不仅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更能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促进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形成。未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评价标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数学学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2024(1):25-29.

[2]李红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3):41-45.

[3] 王建国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评价的实施策略 [J]. 数学通报,2024(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