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窦彦丽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 252400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国家迫切需要综合型的创新人才。跨学科学习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文学科具有广泛融合的特点。教师需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跨学科元素,打造多样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科学、美术、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还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丰富跨学科知识结构,优化自身教育理念

教师应持续提高自身的跨学科教学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跨学科理论基础。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中的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小学教育目标,挖掘语文学科与多学科知识的相融点,采取利用课余时间持续自主深入学习的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拓宽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面。教师应持续弥补自身知识缺陷,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持续提高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例如,教师围绕《中华美食》教学时,应积极探索如何将语文与劳动、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烹饪方法,然后教师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运用绘画加文字的形式,制作生活中的食谱卡片。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劳动的积极意愿,还能让学生感受多学科交融的学习乐趣。

二、联结跨学科知识内容,推动教学资源整合

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跨学科学习的教育意义,不是简单将语文与多学科知识进行叠加,而是需要找寻出语文中的跨学科元素,建立起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教师应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构建跨学科教学资源库,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跨学科活动的主动探究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

解决例如,教师围绕《七律·长征》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创作,歌颂了战士的革命主义精神。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应巧妙与音乐等学科进行融合,播放《长征》歌曲作为背景,引领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长征中所蕴含的革命乐观精神。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诗意与内涵,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当前的语文单元教学主题,选择适宜的跨学科教学主题项目,不仅契合学生的语言思维成长,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学科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构建具有情境性的主题学习活动,以驱动学生的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积极学习如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例如,教师围绕《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时,应尝试将语文与科学、美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真实感受,尝试设计未来的学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畅想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还引导学生关注现阶段学校亟待改进的问题。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美术绘画的方式创作出自身想象出的未来学校场景,有效锻炼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

四、建立跨学科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积极构建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多学科知识运用,关注并记录学生的语言思维成长,了解学生在作品展示中所展现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同学之间的相互点评,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意识。

例如,教师围绕《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时,应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纳米技术的产生,以及其如何改变现代生活。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积极探究纳米技术的神奇,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创新应用。教师需要进行客观的教学评价,分析学生在课后资料搜集与整理中所展现出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纳米技术未来应用的生动畅想。教师指导学生存在的资料收集不足以及归纳整理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持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推动学生的跨学科应用思维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学习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积极改进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挖掘优质的跨学科资源,打破传统单学科教学的局限,推动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与灵活运用。不仅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堂探索学习体验,还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多学科融合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班连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之两个维度初探[J]. 语文建设 ,2024(18):73-76.

[2] 王丹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 [J]. 语文建设 ,20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