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域中职旅游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姚保虾

福建省长泰职业技术学校 363900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产教融合已然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中,中职旅游专业肩负着为地方旅游产业培育专业人才的重任。然而,现实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鸿沟却日益凸显,如课程内容陈旧、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频发,致使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迅速契合岗位需求。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县域中职旅游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路径,不仅是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助力地方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实施策略

县域中职旅游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规划与协同推进,通过精心设计与持续实践,逐步实现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深度融合。

(一)搭建多元协同合作平台

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紧密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县域旅游产教融合发展委员会。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在政策制定方面,出台一系列如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同时,设立专项产教融合发展基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例如,某县为鼓励企业接收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给予企业每人每月 500 元的实习补贴。企业则需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提供设施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像当地知名的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行业专家定期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某酒店为例,其大堂经理每周会到学校开展一次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将行业最新的服务流程、营销技巧等引入课堂教学。学校要秉持主动服务产业的理念,实时跟踪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动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如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适时增设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方向,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搭建功能完备的数字化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企业的各类项目案例、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实时的人才需求信息。学校和企业通过该平台可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与高效对接,为产教融合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二)重构动态化课程体系

开展全面且深入的县域旅游产业调研,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组成调研团队,深入当地各大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岗位实习体验等方式,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岗位能力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核心导向,大胆打破传统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开发契合产业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将景区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等核心课程与企业实际项目深度融合,构建项目化课程模块。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设置旅游线路设计项目任务,要求学生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并进行优化讲解。同时,建立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每 1-2 年)依据产业发展新变化、新技术、新规范,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邀请企业一线专家深度参与课程标准制定与教材编写工作,如某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参与导游业务教材编写,将最新的导游带团技巧、应急处理案例融入其中,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

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

(三)创新实践导向教学模式

大力推行 “工学交替、分段培养” 的创新教学模式,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按照教学计划定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参与景区游客接待、票务管理、酒店客房服务、餐厅运营等实际工作。例如,学生在校的第一、二学年要进行为期 1-2 个月的景区基础岗位实习,第三学年到酒店或者景区进行 3-4 个月的轮岗实习。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如在酒店管理课程中,模拟酒店会议接待场景,让学生负责从场地布置、会议服务到会后清理的全过程,在实践操作中提升职业技能。建立健全校企双导师制,校内教师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学业规划;企业导师则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技能指导,传授岗位操作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职业操守、团队协作精神等。通过这种双导师协同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其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四)完善多元评价机制

构建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深度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理论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等。企业评价聚焦于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实际表现,包括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实践技能操作是否熟练、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良好等。以某景区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为例,从游客满意度、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行业评价则依据国家及地方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如导游人员的讲解水平是否符合行业规范、旅游服务人员的礼仪是否达标等。在评价方式上,引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项目实践成果、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总结

县域中职旅游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通过搭建多元协同平台,实现各方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重构动态化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创新实践导向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在未来的发展中,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与产业需求的创新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力推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锦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2023(15):45- 49.

[2] 刘敏学。县域中职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路径探析 [J]. 教育与职业,2024(8):88- 93.

[3] 王晓燕。旅游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7):78-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