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助力央企提升合规风险防控能力
向黎珊
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61000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复杂市场环境下,央企合规风险与日俱增。一旦爆发,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声誉损害,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央企需增强合规经营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内部审计作为央企内部监督核心,凭借独立性、权威性与专业性,对企业经营活动全面审查监督,能及时发现风险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增值、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意义重大[1]。因此,探究其助力央企提升合规风险防控能力具有现实价值。
一、内部审计在央企合规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制度层面,内部审计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审查,精准识别制度漏洞与执行缺陷。如某央企子公司采购制度因供应商审核环节漏洞,经审计后完善流程、建立黑名单,有效降低风险,且审计持续监督制度落地,避免形式化。在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鉴于央企业务广、链条长的特性,内部审计聚焦投资并购、金融业务等高风险板块。像海外投资项目因前期对政策法规考量不足,审计发现后及时反馈并给出建议,助力防范重大合规风险。
在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上,其推动问题整改,强化责任追究。某央企借费用报销审计问题,开展全集团培训、完善制度,将审计监督与追责联动,发挥“治已病、防未病”功效,全方位提升企业合规风险防控能力。
二、央企合规风险防控现状及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1. 央企合规风险防控现状
当前,央企在合规风险防控上已取得一定成果,多数企业构建起合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并开展员工培训。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拓展背景下,仍面临诸多挑战。外部法律法规更新频繁、监管趋严,企业需及时调整策略;业务多元化催生金融科技、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规风险,企业应对经验不足。同时,部分央企存在合规管理“重形式、轻实质”现象,制度执行不力,且子公司、分支机构管理水平不一,对合规风险重视不足,易引发风险事件。
2. 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审计独立性方面,部分央企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与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如隶属于财务或其他业务部门,导致审计工作易受上级部门或利益相关方干扰,难以独立客观开展监督;加之审计人员薪酬、晋升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使其工作存在顾虑,影响审计独立性与公正性。
专业素质层面,随着央企业务拓展与合规风险复杂化,对审计人员知识储备要求不断提高,需兼具财务审计、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但目前部分央企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在审计金融科技、大数据等新兴业务时,难以精准识别和评估潜在合规风险。
审计技术和方法上,信息化时代央企经营数据海量增长,然而部分央企仍依赖抽样审计、现场查阅等传统手段,难以高效处理数据,易遗漏重要信息,且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缺少先进审计软件与工具,极大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难以满足当下合规风险防控的需求。
三、优化内部审计助力央企提升合规风险防控能力的策略
1. 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
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央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党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对内部审计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董事会负责审议内部审计基本制度、审计计划、重要审计报告,决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加强对内部审计重要事项的管理。董事长具体分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第一责任人。加快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直接向党委(党组)、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同时,要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晋升等激励机制,使其与审计工作业绩挂钩,而不是与所在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关联,确保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2]。
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加大对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参加外部专业培训课程、开展业务研讨等方式,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应涵盖财务审计、合规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审计等多个领域,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工作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具有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经济、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优化人员专业结构。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拓宽审计人员的视野,使其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加大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积极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业审一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通过建立审计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快速发现潜在的合规风险点,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的采购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购价格异常、供应商频繁更换等潜在的合规风险问题。同时,采用远程审计、联网审计等新型审计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此外,还可以引入持续审计理念,对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重要风险领域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合规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3]。
4. 加强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同合作
分发挥审计聚焦经济监督优势,主动与纪检、巡视等部门加强协同,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好融入“大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检查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聚焦各方反映的重点问题领域,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如在重大项目监督中,内部审计负责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审计,纪检监察紧盯违规违纪行为,共同筑牢合规防线。此外,还应深化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借助外部审计资源,学习其先进经验与技术方法,及时掌握行业审计动态与监管要求,持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提升整体监督质效。
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央企合规风险防控的关键抓手,对维护企业稳定、促进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各项优化策略的深入实施,其监督效能将持续释放,助力央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在合规经营中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四珍 . 央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J]. 中外食品工业 ,2020(22):85-86.
[2] 倪立勇 . 内部审计助力央企提升合规风险防控能力 [J]. 财会学习 ,2023(20):122-124.
[3] 徐玉德 . 内部审计助力央企提升合规风险防控能力 [J]. 中国内部审计 ,2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