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与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下市政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协同策略
陈海英
新疆双河市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双河 833408
引言:
本研究立足于市政企业双重属性特征,在实践层面,为破解市政企业的“转型焦虑”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研究创新性地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数字化项目实施有机结合,通过实证分析多个典型案例,揭示了党建在把方向、聚人才、控风险等方面的价值,以及数字化在提升组织力、强化监督力、扩大影响力等方面的赋能作用,为新时代市政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党建引领对市政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在市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是确保企业发展方向始终与党和国家战略高度一致的前提,确保企业发展不偏离正确轨道。首先,通过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企业发展各环节,有效提升员工的政治站位与思想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党总支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推动全体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市政企业在面对各民生工程的重大项目决策及管理模式改革等问题时,能够在统一思想中增强执行力,在坚定信仰中凝聚战斗力。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企业中的坚强战斗堡垒,是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力量。市政公司应通过“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机制,把党组织建成推动项目攻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施工质量的坚实依托。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一线带头示范党员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无论是抢抓进度、应对突发状况,还是协同多方资源,始终发挥着带头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团队中的“主心骨”和“压舱石”。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协调、群众关系处理、员工思想疏导等工作,既强化了组织效能,也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党组织的作用体现在生产一线、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三)以党建激发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担当
在城建集团下属的市政公司中,党总支及其下设的四个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依托民生工程为主的业务特性,公司坚持将“服务城市、服务百姓”作为党建文化的价值核心,通过红色引领塑造务实担当、清廉高效的企业氛围。
各支部立足供水、供暖、环卫、绿化、物业、污水处理等具体领域,结合岗位实际,打造“党员先锋岗”“责任服务队”等特色载体,把党建工作融入服务流程、岗位规范与群众反馈,形成一线见精神、现场有党旗的文化格局。在供水供暖保障期间,党员主动靠前、加班抢修,展现出“关键时刻冲得上”的精神;在环卫绿化、污水处理等环保工作中,党员带头执行绿色施工标准,推动生态理念落地见效,展现环保责任与城市温度并重的企业形象。同时,公司注重把党建文化外化于社区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中,以点滴行动诠释“民生为本、责任为先”的企业精神,使党建真正成为激发文化认同、推动责任落实的根本力量。
二、推动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制度保障
第一,市政企业要实现党建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将政治要求与技术指标有机统一。深圳某市政集团创新性地将“智慧工地覆盖率”“数据治理成熟度”等数字化指标纳入基层党组织年度考核,同时把“党员参与技术攻关项目数”作为支部评优硬性条件,形成双向赋能的评价机制。
第二,建立动态调整制度。杭州城建开发公司每季度召开“党建 + 数字化”联席会,根据项目进度及时修订考核细则,如将老旧管网改造中的党员责任区验收合格率与GIS 系统数据准确率挂钩,实现政治责任与技术标准的无缝对接。
第三,制度设计既要避免“唯技术论”的功利倾向,也要防止“重形式轻实效”的党建空转,需要在KPI 体系中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价值,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党建效能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确保协同发展行稳致远。
(二)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第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技术落地。基层党组织不能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旁观者,而应成为技术落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如成都某市政工程公司党委创新“项目政委制”,为每个数字化专项配备既懂党务又通技术的复合型干部。在智能停车系统建设中,政委带领党员骨干攻克数据接口协议难题,使全市停车资源接入率提前4 个月达标,实现党建与技术项目的深度融合。
第二,提升技术能力,解决应用痛点。针对一线员工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痛点,如青岛排水公司开展“红色领航员”培训计划,要求支部书记必须掌握SCADA 系统基础操作,组织党员与普通员工结对帮扶,通过党员带头学习、实践,带动全员技术能力提升,扫除数字化转型障碍。
第三,激发基层创新,释放党建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激活基层创新活力,如厦门市政园林局推行“微创新党员认领制”,以绿化养护无人机应用、智慧路灯节能算法优化等小项目为切入点,组织党支部组团竞标。2023 年累计产生17 项获国家专利的“草根创新”成果,激活基层创新活力,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技术创新突破。
(三)加强技术投入与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数字化转型的党建引领。数字化转型不能脱离党建目标的引领,必须体现政治属性。如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开发“初心云”平台,在工程管理系统中嵌入党员教育模块,施工人员登录BIM 协同平台时自动接收“每日党建微课”,实现业务操作与思想教育的同步触发。
第二,在数据治理层面,如长沙智能网联公司构建“红色数据中台”,对交通流量、市政设施状态等业务数据与党员服务时长、群众满意度等党建数据实施关联分析,发现智慧公交线路优化与党员志愿服务频次呈正相关后,针对性加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的数字化服务供给。
第三,硬件投入同样需要党建思维。如上海隧道股份在盾构机远程监控中心,专设“党员先锋岗监控席位”,设备运行参数与党员责任清单联动报警,近三年累计避免重大施工风险23 次。
三、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双重驱动下,市政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一场治理理念与组织能力的深刻变革。党建引领与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既是对国有企业政治属性的坚守,也是对传统公共服务模式的突破。当前,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重塑城市治理格局,而基层党组织如何在这一进程中既保持战略定力又激发创新活力,仍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实践命题。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市政企业或将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试验场,其经验可能为更多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提供范式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复义 . 国企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1):77-79.
[2] 秦臻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政府数字化治理对创新”提质增量”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2024.
[3] 张妙仙 , 邹丽娜 , 廖治 , 朱忧欢 , 刘靖滢 . 国有企业“党建 + 文化”融合路径的构建——基于 L 市烟草公司 H 县分公司的探索性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5(04):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