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宁阳县水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思考

作者

孙本国

山东省宁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 山东宁阳 271400

一、宁阳县水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 水文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宁阳县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多要素的水文监测网络。在河流监测方面,于洸府河、海子河、宁阳河等主要河流设置多个监测断面,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水质等参数。在地下水监测上,设立多个监测站点,密切关注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为合理开采地下水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降水监测站点分布广泛,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取全县降水信息,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1.2 水资源管理取得成效

宁阳县积极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在水资源总量控制方面,依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用水指标,并分解到各行业、各用水单位。通过加强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取水,对高耗水行业用水进行严格审批与监管,有效遏制了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在用水效率提升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推广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工业方面,鼓励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3 水生态修复积极推进

针对海子河污染问题,宁阳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修复措施。从“截”入手,全面封堵不合规入河排口,实施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提标改造,截断入河污染源头;从“清”入手,开展海子河清淤整治,清除污染水体和沉积污染物,并栽植水生植物70 余万株,提升湿地自净能力;从“管”入手,依托河长巡河并结合视频监控,加强对海子河沿线的监管。经过治理,海子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此外,宁阳县还对洸府河、满庄河、宁阳河等进行生态治理,相继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通过河道清淤、河岸绿化、生态补水等措施,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4 河长制工作有效落实

宁阳县以河长制工作为重要抓手,构建了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县、乡、村三级河长全面履职,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河湖管理中的问题。针对涉河湖重点问题,由县级河长牵头,统筹“水上 + 陆上”,健全“河长 + 河道警长 + 检察长”工作机制,组建多部门联合工作组,加大联合执法力度。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以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的联合执法行动20 余次,清理各类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 660 余处,有效维护了河湖水生态环境。

二、宁阳县水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2.1 水文监测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宁阳县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水文监测网络,但在监测精度、覆盖范围和监测要素完整性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监测站点设备老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受到影响。在一些偏远山区和中小河流,监测站点分布稀疏,难以全面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此外,对于新兴的水生态监测指标,如微生物群落结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监测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满足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精细化监测的需求。

2.2 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随着宁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部分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方面,一些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进展缓慢,用水效率较低。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持续上升,而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增长相对滞后,在干旱年份,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制约。

2.3 水生态保护压力较大

尽管宁阳县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生态保护仍面临诸多压力。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对河湖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此外,河道岸线侵占、非法采砂等行为时有发生,破坏了河湖的生态完整性,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2.4 水文服务与其他部门协同不足

水文服务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与水利、环保、农业、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但目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与其他部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决策依据不够充分。在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推进机制,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加强宁阳县水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水文监测能力建设

加大对水文监测设备的更新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例如,推广使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加密偏远山区和中小河流的监测站点,扩大监测覆盖范围,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加强对新兴水生态监测指标的研究与监测能力建设,培养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开展相关监测工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监测数据。

3.2 优化水资源配置与管理

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完善水资源调配机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科学制定水资源分配方案,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加强对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精细化管理,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农业领域,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工业方面,对高耗水企业实行差别化水价政策,倒逼企业进行节水改造。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水污染,确保水资源的质量安全。

3.3 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加强对河湖岸线的保护和管理,划定河湖生态保护红线,严禁非法侵占岸线和非法采砂等行为。持续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3.4 加强部门协同与合作

建立健全水文服务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成立跨部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时,水文部门提供水资源现状数据,环保部门提供水质监测数据,水利部门结合工程建设需求,共同参与规划编制,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和综合性。

四、结论

宁阳县在水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水文监测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有效落实。然而,仍面临着水文监测能力有待提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保护压力较大以及部门协同不足等挑战。为进一步加强水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强化水文监测能力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与管理,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部门协同与合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宁阳县能够更好地发挥水文服务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美丽宁阳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