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生物防治技术在叶菜病虫害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周垚
新疆阿克陶县人民武装部 新疆 845550
引言:
叶菜类蔬菜因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在设施农业中种植广泛,但高湿高温的栽培环境极易引发病虫害,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传统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亟需绿色防控替代方案。随着智能农业技术与生态防控理念的发展,智能温室与生物防治的结合为病虫害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探究二者的协同机制及实际应用,对构建高效、环保的蔬菜生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温室环境对叶菜病虫害发生的调控作用
智能温室通过精准调控环境因子,从根本上改变病虫害的滋生条件,为叶菜生长构建安全生态屏障。
1. 温度与湿度精准调控
病虫害发生与温湿度关联密切,高温高湿环境易诱发霜霉病、灰霉病及蚜虫等危害,智能温室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联动通风、加温、喷雾等设备,将温湿度维持在适宜区间,例如夏季启动自动遮阳与强制通风降温,抑制病原菌繁殖;冬季通过加温保湿避免高湿导致的病害暴发,这种精准调控突破传统经验管理局限,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保障叶菜种植稳定性。
2. 光照与通风环境优化
光照强度和通风条件直接影响作物抗性与病虫滋生,智能温室借助补光灯、自动遮阳帘调节光照时长与强度,促进叶菜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同时通过高效风机系统实现空气流通,减少局部高湿区域,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与虫卵孵化,如夜间开启低速通风,可防止温差导致的冷凝水积聚,避免叶片病斑形成,环境优化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构建了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生态环境。
3. 数据驱动的预警机制
智能温室搭载的环境感知系统与数据平台,持续采集分析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实现病虫害风险的提前预警,通过历史数据比对与模型预测,可在病虫害暴发前实施干预,如启动局部喷雾降湿、提高风速扰乱害虫繁殖环境,或结合生物防治提前释放天敌,数据化预警提升防控效率,减少生产损失,推动叶菜绿色生产向数字化转型。
二、生物防治技术在叶菜病虫害防控中的关键策略与手段
随着叶菜绿色防控需求的持续增长,生物防治技术凭借生态安全性与长效控害优势,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成为关键支撑。
1. 天敌昆虫的释放利用
在叶菜害虫防控体系中,天敌昆虫释放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防治手段,以丽蚜小蜂、七星瓢虫、捕食螨为代表的天敌物种,可对蚜虫、白粉虱、蓟马等主要害虫种群形成有效压制,通过建立定期定量的释放机制,并结合智能温室温湿度、光照参数的精准调控,能够显著延长天敌存活周期并增强捕食活性,当前技术发展趋势显示,部分智能温室已引入自动化释放设备与图像识别系统。
2. 微生物农药的高效应用
微生物农药依托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源制剂实现对病虫害的抑制,如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已在叶菜生产中广泛应用,这类药剂具有作用专一性强、环境兼容性好、抗药性发展缓慢等显著优势,与化学农药相比,在实现杀虫控病的同时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高度适配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智能温室通过集成精准喷洒系统,可根据病虫害发生区域与程度实施定点投放,在提升生物活性的同时减少药剂浪费,进一步强化防控效能。
3. 诱捕与干扰技术协同
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诱捕与行为干扰技术已成为抑制病虫害扩散的重要辅助手段,利用性诱剂、食诱剂及黄蓝板等物理装置,通过诱集害虫或干扰交配行为降低种群密度,是当前叶菜温室的常规防控措施,在智能温室场景中,这些技术可与光控系统、气流模拟装置联动,进一步增强诱捕效率,以白粉虱防控为例,智能化黄板诱杀系统已实现虫情自动监测与数据分析。
三、智能温室与生物防治融合应用的实践成效与发展前景
智能温室技术与生物防治手段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升级,在叶菜病虫害防控领域展现出显著效能与广阔发展潜力。
1. 融合技术带来的防控成效
智能温室与生物防治的协同应用,显著增强了叶菜病虫害防控的精准性与系统性,在多地设施农业项目中,通过环境自动调控系统与天敌昆虫释放、微生物农药施用等措施的联动,病虫害发生率平均降低 30% 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50% ,同时作物优质率大幅提升,智能设备支持下的虫情自动识别与数据分析,推动生物防治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显著提高防控响应效率,这些实践成果充分验证了融合技术在绿色生产中的优势与价值。
2. 典型案例的推广经验
多个地区已成功探索出 “智能 + 生态” 防控模式,形成可复制的技术经验,例如,华南某有机蔬菜基地将智能温控、补光系统与黄板诱杀、捕食螨定向释放技术结合,构建起低农残、高品质的叶菜供应链,年产值提升约 20% ;长三角与华北地区则通过智能感知系统联动微生物农药精准喷施,实现霜霉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自动化识别与靶向防控。
3. 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
随着数字农业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迭代升级,智能温室与生物防治的融合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深化,一方面,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识别、虫情预测模型及自动决策系统将逐步替代人工判断,实现防控策略的动态优化;另一方面,RNA 干扰剂、生物诱导剂等新型生物防治材料与智能平台的集成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防控手段的多样性与长效性,此外,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催生 “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的闭环自适应防控体系,为绿色高效的叶菜生产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结语:
智能温室与生物防治技术的有机融合,为叶菜病虫害防控开辟了科学、高效、环保的新路径,通过精准环境调控与生物手段的协同作用,该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病虫害风险,还显著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益,实践表明,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与推广潜力,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智能生态防控模式将在绿色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周语怡 , 顾亚敏 , 刘亚军 , 等 . 智能温室废旧椰糠循环利用技术 [J].上海蔬菜 ,2023,(06):61-65.
[2] 卢芳 .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育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J]. 林业勘查设计 ,2024,53(06):17-20.
[3] 陈芳 . 智能温室叶菜类蔬菜高产栽培技术优化 [J]. 乡村科 技 ,2024,15(22):106-109.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