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技术赋能下的水运工程双重预防机制应用研究

作者

李建军

湖南省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1

引言:

水运行业蓬勃发展进程中,工程规模持续拓展,施工环境变得愈发复杂,这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传统风险防控方式已无法契合现代水运工程对安全的严格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安全治理开辟新道路,借助智能感知、实时监测及数据分析,能够达成精准预警与科学决策。双重预防机制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度交融,正成为增强水运工程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具备深入研究与广泛推广的价值。

一、数字化技术在水运工程风险识别与监测中的应用

水运工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潜藏众多风险隐患,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难以充分满足实际需求。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风险识别与监测开拓出科学高效的新途径。

1. 大数据技术助力风险精准识别

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历史事故记录、工程地质资料、气象水文信息等多元数据,深度挖掘潜在风险并构建预测模型。借助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自动甄别高危作业区域与风险易发点,生成动态风险分级图示。通过实时监测关键指标并分析趋势,精准识别水运工程各阶段风险,增强预防控制的科学性与精准度,为管理决策提供坚实数据基础。

2. 物联网感知网络实现实时监控

运用物联网感知技术,部署多种类型传感器,对施工现场环境参数、结构状态和作业行为进行实时感知与数据采集。监测范围覆盖地质变动、水位升降、施工机械运行状况等关键要素。数据经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监控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异常预警。一旦监测数据突破设定阈值,系统即刻启动预警程序,通知管理人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显著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3. 人工智能驱动风险智能预警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风险数据的智能分析与预警决策。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系统可对现场多维度动态数据进行自主学习与模式识别,敏锐捕捉安全风险演变趋势。通过搭建风险预测模型,及时识别隐患变化特点,实现对重大风险事件的超前预判。借助可视化大屏展示、移动终端推送等多样化预警手段,确保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风险状况,提升响应效率与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水运工程安全管控的智能屏障。

二、双重预防机制在水运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集成与优化

水运工程面临的安全风险种类繁多、情况复杂,传统单一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双重预防机制的融入,为打造科学化、系统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提供关键助力。

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精准构建

风险分级管控是双重预防机制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水运工程各作业环节、工艺流程及外部环境开展全面风险辨识,综合考量风险严重程度、暴露频次等要素,科学划分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重点关注并严格管控重大风险。借助数字化平台实时更新、动态呈现风险信息,让风险管理流程更清晰直观。运用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模型,实时感知施工现场风险动态并精准预警,提升风险应对的预见性和实效性。

2. 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系统优化

隐患排查治理是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数字化手段,水运工程可搭建全流程闭环式隐患管理体系,实现隐患从发现、登记、整改到复查的全流程可追溯。智能移动终端与云端平台互联互通,现场作业人员能随时上传隐患情况,系统自动派发整改任务并跟踪反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隐患类别与分布,管理层可清晰掌握隐患治理进度,进而制定针对性治理策略。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检查及风险复核,推动隐患治理向高效、规范、科学方向发展。

3. 双重机制协同运行模式创新

为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协同高效运转,水运工程需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衔接机制。搭建一体化数字平台,促进风险识别、隐患管理、预警响应等模块数据实时共享与协同分析。将风险等级与隐患治理优先级紧密关联,建立分级响应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管理决策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引入智能预警模型和可视化管理工具,推动安全管理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智能感知,持续强化水运工程本质安全水平。

三、数字化赋能下水运工程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模式与提升路径

伴随数字化技术的高速演进,水运工程安全管理模式持续革新。双重预防机制与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合,为其运行模式优化及路径升级开辟新方向。

1.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流程再造

数字化技术推动水运工程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流程全方位革新。构建统一的风险隐患管理平台,促使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治理等环节有序衔接并重塑流程。各部门可实时共享风险等级、隐患整改进程及预警资讯,消除传统管理中的信息壁垒。智能化流程引擎自动触发任务分配与预警提示,保障每项风险防控举措及时有效落地。借助可视化操作界面,管理人员可全面掌握项目风险状况与防控流程,显著提升管理透明度与执行效能。

2. 信息化平台驱动协同管控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水运工程搭建起多维度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响应等功能,实现多层级、多岗位协同管理。现场作业人员能通过移动终端即时上报隐患,管理层凭借数据仪表盘动态监测工程整体风险态势。AI 分析模块深度剖析海量安全数据,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平台的集成应用突破时空局限,增强风险监控的实时性、精准度与可控性,有效提升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实效。

3. 智能决策支持优化提升路径

数字化技术深度嵌入双重预防机制,为管理层提供更科学的决策辅助工具。基于历史风险数据、隐患治理成果与实时监测信息,AI 模型可智能生成风险趋势研判、隐患治理优先级方案及应急处置策略。通过不断优化数据分析算法与风险预警模型,持续增强风险预判与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借助虚拟仿真、可视化模拟等前沿技术,动态优化调整安全管理方案。多层级智能决策系统的构建,为水运工程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完善与安全水平提升筑牢根基。

结语:

数字化技术深度渗透,为水运工程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与优化注入强劲动能。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风险识别精准化、隐患治理系统化与预警响应智能化。双重预防机制与数字化平台协同运作,大幅提升水运工程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能力。未来,需持续完善技术应用路径,加强数据集成分析,推动管理模式创新迭代,助力水运工程安全管理迈向科学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宝石 , 苏耀 , 宋冲 , 等 . 浅谈 BIM 技术在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J]. 中国水运 ( 下半月 ),2017,17(02):189-190.

[2] 王长海 , 覃延春 . 基于 BIM 的水运工程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 研 究 与 应 用 [J]. 西 部 交 通 科 技 ,2021,(10):186-189.DOI:10.13282/j.cnki.wccst.2021.10.053.

[3] 王浩 , 徐洪波 , 徐靖国 . 数字化技术在内河航道建设和运行中的应用研究 [J]. 珠江水运 ,2022,(10):70-72.DOI:10.14125/j.cnki.zjsy.2022.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