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作者

马化凤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小学 湖北荆门 431924

   

引言:大单元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促进教育方式多样化发展的一股重要潮流。将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寻找破解之道,走出困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一、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困境

1. 目标体系构建困难

学习目标的明确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大单元教学目标融入到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是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个困境。此外,目标体系往往方向明晰却缺乏可操作性,教师难以从大单元视角对目标体系进行精准定位,导致具体课时目标模糊不清。

2. 课程整合与实施难度大

大单元教学要求打破传统课文教学的孤立性,将相关知识有机整合。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却遇到了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核心知识点的确定、延伸内容的安排、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构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大单元教学的实施。

二、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突破路径

1. 锚定大概构建目标体系

一般来说,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确定目标所依托的大概念和高观点,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教学评价都应该围绕大单元教学目标展开。针对大单元目标存在体系构建的问题,在制定大单元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要求、教材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明确大单元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方向性目标与可操作性目标相结合的双层目标体系,最后,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学习表现[1]。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先锚定核心大概念“自然景观的文学表达与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方向性目标和可操作性目标。如方向性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观潮》《走月亮》等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壮美,培养民族自豪感;语言运用:积累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如 " 人声鼎沸 "" 风平浪静 " 等 30 个词语),学习按时间 / 空间顺序描写的表达方式;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不同文体(散文、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分析比较能力;审美创造:仿写自然景物片段,创作简短的现代诗。可操作性目标:基础性目标:认识 27 个生字,会写 27个字,读准多音字 " 薄 " 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观潮》第 3-4 自然段和《繁星》全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发展性目标:运用" 边读边想象画面" 的方法,感受文本描绘的自然景观。学习按时间顺序(如《观潮》)和空间顺序(如《走月亮》)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清楚描述自己见过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推荐理由;拓展性目标:比较不同文本表现自然之美的不同方式。结合美术课绘制心中自然美景,结合科学课了解自然现象成因。观察记录身边的自然景观,制作" 自然之美" 宣传手册。

2.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在于强化知识整合,构建系统化认知。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大单元主题为核心,重组教材内容,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设计阶梯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探究,先让学生系统感受学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解读,带领学生分析不同文章之间的差别,比较不同的表达方式[2]。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以单元主题“寓言故事”为主线,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教学活动划分为精读《守株待兔》、对比阅读《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略读《池子与河流》。然后根据以上设定展开单元教学活动:精读课《守株待兔》划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农耕情境体验,通过 VR 技术或图片展示古代农耕场景,帮助学生理解 " 耕者 " 身份,学生模拟 " 守株 " 动作,体会农夫心理;活动二:成语接龙大赛,以" 守株待兔" 为起点,接龙与寓言相关的成语;活动三:现代版" 守株待兔",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行为类似 " 守株待兔 " ?并创作现代版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对比阅读《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活动一:角色性格分析表,通过表格对比两篇课文中角色的优缺点及结局;活动二:辩论会,辩题:" 长处一定有用吗?"/" 短处一定有害吗?" 正反方分别引用课文内容论证观点;活动三:优点发现卡,每位同学为同伴制作 " 优点发现卡 ",实践课文道理。略读课《池子与河流》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自然现象观察,课前观察学校附近的水体流动情况,拍照记录;活动二:诗歌朗诵会,分角色朗诵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体会诗歌韵律;活动三:人生选择讨论,结合职业认知,讨论" 安逸 " 与 " 奋斗 " 的不同人生选择。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单元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既落实语文要素,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困境,对小学语文教师是一种挑战。但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突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开放创新的态度,寻找突破困境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反思,突出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作用,推动大单元教学走向深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素碧 . 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7): 13-15.

[2] 宋巧文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进路—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J]. 福建教育 .2025(07):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