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施工参数优化与效果评估
冉圆云 李迎迎
1.500238199207130689 2.372330198910240086
引言
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问题日益凸显。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等特点,若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真空预压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排水系统和密封膜,利用真空泵抽气形成负压,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对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施工参数进行优化,并准确评估加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施工参数分析
1. 关键施工参数概述
真空预压法的施工参数众多,其中真空度、排水板间距、抽气时间等是影响加固效果的关键参数。真空度是指密封膜下的负压值,它直接影响地基土中孔隙水的排出速度和加固效果。一般来说,真空度越高,孔隙水排出越快,地基加固效果越好。排水板间距是指排水板在地基中的布置间距,它决定了排水通道的密度和排水效率。合理的排水板间距能够保证孔隙水顺利排出,提高加固效果。抽气时间是指真空泵持续抽气的时间,它与地基土的性质、加固要求等因素有关。抽气时间过短,地基加固不充分;抽气时间过长,则会增加施工成本。
2. 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机制
真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地基土中孔隙水的渗流速度。当真空度较高时,孔隙水在负压作用下迅速向排水板汇集,然后通过排水板排出地基。较高的真空度还能使地基土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的强度。排水板间距的大小影响排水通道的畅通性和排水效率。如果排水板间距过大,孔隙水在向排水板流动的过程中阻力增大,排水速度减慢,导致加固效果不佳。相反,如果排水板间距过小,虽然排水效率提高,但会增加施工成本。抽气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地基土中孔隙水排出的程度和地基加固的效果。在抽气初期,孔隙水排出速度较快,地基土的压缩变形也较大;随着抽气时间的延长,孔隙水排出速度逐渐减慢,地基土的压缩变形趋于稳定。
二、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施工参数优化方法
1. 基于数值模拟的参数优化
基于数值模拟的参数优化是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中关键的技术手段。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数值模型,能够系统模拟不同施工参数(如真空度、排水板间距、抽气时间等)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应力场、应变场及孔隙水压力场的演化过程,从而科学预测加固效果并优化施工方案。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包括 PLAXIS、ABAQUS、MIDAS 等,其具备良好的岩土力学本构模型和渗流 - 应力耦合分析功能。在建模过程中,需准确输入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压缩模量、渗透系数、初始孔隙比等),合理设定排水系统布置形式及边界条件,并精确模拟真空荷载的施加方式与时序。通过对多种参数组合进行反复计算与对比分析,综合评估加固效率、沉降控制水平及工程经济性,最终确定最优施工参数组合,为现场施工提供可靠理论支撑。
2. 现场试验与反馈优化
现场试验是验证和优化施工参数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工程实践价值。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科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合理布置排水板网格、真空预压区段及监测断面。通过设置不同的施工参数组合,如排水板间距、真空度控制等级及抽气时间等,系统监测地基土体的沉降发展、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以及侧向位移变化,全面分析加固效果的空间差异与时序特征。根据现场试验获取的多源数据,建立施工参数与加固效应之间的响应关系,识别关键控制因素,并对原定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在大规模施工过程中,依托信息化监测平台,实现对真空度、膜下压力、地表沉降及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与远程传输,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反馈优化机制。通过动态分析监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的偏差,及时调整抽气速率、补气策略或分区加载顺序,确保地基加固过程可控、可调,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与变形控制目标。
三、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评估
1. 评估指标与方法
评估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地基沉降、孔隙水压力消散及地基土强度增长等。地基沉降作为反映加固效果的直观指标,可通过在关键区域布设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测量或自动化监测系统定期采集数据,进而分析地基固结过程中的沉降速率与总沉降量,判断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则通过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进行实时监测,获取不同深度土层中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此评估排水路径合理性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地基土强度增长是衡量加固成效的核心物理力学指标,通常结合现场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试验 CPT、十字板剪切试验 VST)和室内重塑样三轴压缩试验,定量分析土体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及承载能力的提升幅度。此外,还可引入标准贯入试验(SPT)辅助评价砂性夹层或硬壳层的密实度变化。各项指标应相互验证,形成多维度的数据支撑体系,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准确,满足工程设计对变形控制与承载力提升的双重需求。
2. 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
为全面、准确地评估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需建立系统化、量化的综合评估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地基沉降、孔隙水压力消散程度、土体强度增长等关键指标,并引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加固效果的动态、全过程评估。在指标选取上,沉降观测应结合现场布点与自动化监测技术,获取不同区域的沉降速率与累计变形量;孔隙水压力监测则通过分层埋设传感器,分析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趋势及排水效率;土体强度提升可通过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与室内三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表征。同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目标及施工工艺,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加权评估模型。此外,还需考虑施工质量控制、气候环境影响及施工周期波动等因素,建立修正机制,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确保加固效果满足工程变形控制与承载力提升的双重需求。
结论
本文对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施工参数优化与效果评估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关键施工参数的分析,明确了真空度、排水板间距、抽气时间等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机制。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加固效果和降低了施工成本。建立了综合评估体系,运用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法加固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能够为实际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准确的效果评估方法,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安仪 . 交替辐射式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与机理研究[D]. 天津市 : 天津大学 ,2023.
[2] 沈威 . 大面积深厚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加固处理技术与数值分析 [J].工程与建设 ,2025,39(01):124-126.
[3] 裘健啸 . 真空预压法在市政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效能提升策略 [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5(6)[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