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构成法则释义
张轶群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1 对比法则及其应用
对比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构成法则之一,例如粗细、方向不一的线条,方圆、大小不一的图案,以及黑彩与留白的对比,使作品更富有韵律感。在当代艺术或设计创作中,大到各类文艺作品,小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对比法则都被广泛的应用。如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也是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以达到吸引民众目光的效果,以明亮的黄色和沉闷的黑色进行对比,使标志更为瞩目。当代的众多综合材料绘艺术作品也是通过不同肌理的对比创造出具有强劲吸引力的效果,例如王雷的作品《中华文化·大明》(图 1),通过处理材料的疏密,形成对比,将作品中的“纹样”与“布面”分离出来。马修·钱伯斯陶瓷雕塑系列作品之一以最外层的圆形与内部层层叠加的小圆表现了一种造型上和疏密关系上的对比,以外部平滑理性的线条和造型对比内部具有蜷曲姿态的造型,使整件作品既饱满又灵巧精致、整体统一、和谐。
图 1

2 对称法则及其应用
对称法则常以轴线或点为中心,进行重复的排列。这种对称法则给人一种端庄沉稳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秩序感。当代社会中,这种对称法则仍旧被广泛应用,如各类指示性的标牌,以圆直径为中心进行对称,使标志呈现效果更加沉稳和醒目。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这种对称法则常用于有庄重效果的领域,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均以轴对称的形式进行设计,使建筑整体产生沉稳又肃穆的氛围。例如中国银行标志,以及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前者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传统圆形方孔铜钱的形制和中国的“中”字进行轴对称简化,使整个标志大气稳重,而后者将稻穗进行几何化,同时做对称处理,稳重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趣味,使整个标志更具有可视性。
3 均衡法则及其应用
均衡法则是指一种非对称的平衡,它与对称是两种不同形态的造型艺术,打破了对称原有的秩序感和稳重感,相较于对比起到了和谐画面的作用。为作品增添了趣味性的同时丰富了画面内容,使画面有更高的可塑性和变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均衡法则使画面更加灵动,许多当代雕塑类作品也常用到这种均衡法则,肯·普莱斯陶瓷雕塑作品(图2),作品整体以灵动的曲面构成,曲面随着观者视角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使看似简单的造型变得更加丰富,整体分量布局更均衡。
图 2

4 重复法则及其应用
重复法则是指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两次及以上的一种排列形式。可以起到统一协调画面的作用,使视觉形象画面产生秩序感、整齐美和节奏美,反复地出现会不断地加强视觉冲击,加深形象认识。在当代艺术设计创作中,重复法则仍旧被大量使用,Niklaus Troxler(图3)作品将不同方向的线条进行重复,鲜艳的色彩使画面充满了活泼的气息,而重复的直线又给画面增添了秩序感。
图 3

5 共用法则及其应用
共用法则是一种极具趣味性和创意性的法则,其具体表现在画面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共用一个部分,这种艺术法则会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这种艺术法则所形成的纹样图案形象奇特,构图巧妙。当代的设计艺术创作中,常采用共用法则来提升画面趣味性,(图 4)中,萨克斯演奏者共用一个身子,并以不同的色块进行区分,画面中演奏者的四肢可以任观者自己想象衔接,整幅画面色活泼又灵动。
图 4

6 特异法则及其应用
半特异法则是指画面中图案形态的突变,即在统一或近似的形象中出现另类的形态,造成巨大的反差效果,以打破传统的节奏和统一的规律。其具体可分为形状、大小、色彩等特异形式,其本质都是通过局部的变化形成个体与集体的差异,以实现别具一格且生动的视觉艺术效果。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这种特异法则常用于塑造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更突出主体。方志勇的《丝绸之路》(图 5)在数个重复的橙黄色拼图中出现了黑色空洞,这种特异法则的运用在吸引观者的眼球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图 5

结论
本文通过结合当代的艺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阐述了艺术构成法则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创作过程中艺术形式法则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形式的美感是使作品具有可观赏性的前提,创作者在了解了艺术法则之后,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对其进行应用以突出作品的视觉效果,达到形式和内涵的统一。因此,深入理解和掌握艺术法则对艺术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芬;鹿征策划编辑 . 设计构成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01
[2] 欧阳俊彤. 分析当代艺术中肌理表现的运用——以波洛克绘画艺术特色为例 [J]. 艺术品鉴 ,2023,(14):143-145.
[3] 曹非凡 . 传统彩陶几何纹饰在现代陶艺中的创新应用探究 [D]. 山东艺术学院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