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刘文强
四川华西第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凉山 615000
近年来,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建筑工程项目大幅度增加。在此类工程的建设中,质量和安全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管理。借此就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展开研究。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员、机械、材料、施工技术方法、环境等。因此,开展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时要加强以上因素的管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各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现行规范要求。
1.1 人员管理措施
1.1.1 明确质量管理权责
(1)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中的所有质量问题负总责。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应根据工程特点,遵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统筹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施工情况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质量管理需要;项目经理应选取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并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2)项目总工程师作为建筑 职责贯穿从技术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落地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合规 项目总工程师要对施工图纸全面审查,确保图纸 以免给施工质量埋下隐患;项目总工程师应依据 节性问题 有指导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 控制标准 为管理团队开展施工作业提供技术指导,保证施工和技术要求与现行规范相符
1.1.2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1)工程技术人员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应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从中获取与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新知识与技能,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2)实行技术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工程中有突出表现的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3)技术人员要不断反思自己在工程中的表现,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工程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1.1.3 强化人员培训
对参与工程建设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培训结束后要开展考核,成绩合格的人员可直接上岗,不合格的人员要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1.2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2.1 加强施工机械采购、租赁管理
(1)在施工机械设备采购或租赁前要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情况,具体包括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合格证、安全性能检测证明、安装维护等技术资料。
(2)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要由专人负责检查其外观质量,并核验相关的技术资料,如实填写验收记录,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3)若是工程中需要使用非标设备,必须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估,确认评估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1.2.2 施工机械安装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前要严格审核安装方案,特别是安装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操作人员证书,在保证方案可行性、合理性的基础上,按照方案安装施工机械。安装过程中要依据规程操作,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机械设备安装精度,以此来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当施工机械安装完成后要进行调试及检测,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施工要求[2]。
1.2.3 施工机械使用控制
(1)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要定人、定机、定岗,操作人员要定期开展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对设备外观全面清洁,加注润滑油脂,调整设备参数,紧固连接件,需要防腐的部位涂刷防锈漆;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设备因带病作业而影响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大中型机械设备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开工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质量或安全事故;设备要保持良好的润滑,降低设备故障概率,设备定期按月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
1.3 材料管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材料与施工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所选的材料存在缺陷,则再好的施工技术也很难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因此,确保材料的质量尤为重要。施工材料的管理措施如下:
1.3.1 材料进场检验
(1)对所有进场的施工材料采用双控机制,即文件核查与实物抽检。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商砼使用前严查配合比报告和开盘 鉴定报告钢筋按批次复检(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水泥按批次或进场超过规定时间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复检结果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2)用于工程施工中的材料进场后, 要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复检,并将复检报告交给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核,当监理工程师对材料的复检结果存在异议时,要重新取样再次检验。
1.3.2 存储与保管
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保管工作,根据材料的特性分区存放,水泥、石膏等容易受潮的材料要存储于干燥的库房内,并采取垫高、防潮措施;钢筋等容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存放时要设置防雨棚;油漆、保温板等易燃材料要单独存放,并根据存放数量多少配置相应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
1.3.3 材料使用控制
(1)材料出库时,领料人员要凭单据领取材料,并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所有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先先出的原则,防止材料过期或是长时间存储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影响工程质量。
(2)在施工现场设置专用的区域存放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并在此类材料上标注“禁用”的标记,以免流入施工工序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1.4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4.1 做好技术交底
在工程关键工序正式开工前,技术人员应向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现场作业环境、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操作要点、质量通病的防治等。通过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悉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速度[3]。
1.4.2 实行质量三检制
工序施工完成后,由施工人员先自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返工整改,直至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自检合格后,由施工班组之间进行互检,互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负责返修,如果是重大质量问题,则应及时上报;班组互检合格后,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专检,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作业班组长,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成,并再次报验,直至质量合格。
1.4.3 跟班检查
为确保特殊工序的质量,可实行技术人员跟班检查制度,发现质量隐患或未按规范操作的情况要立即指出,并要求作业人员进行整改。技术人员在跟班检查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错误操作,保证作业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为工序质量提供保障。
1.5 环境管理措施
1.5.1 环境监测
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监测工作,发现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如高温、湿度、照明,应针对相关环境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5.2 雨季施工措施
在雨季开展工程施工时,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降雨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排水设施的检查与维护,保持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部分工序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对雨季中可能出现的极端恶劣天气要采取防范措施,如加装避雷装置、脚手架加固等,并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2.1 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2.1.1 安全交底制度
对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采取书面的形式开展安全交底和安全知识检测,通过安全交底和安全答题使作业人员了解从事工作中的环境、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注意事项、安全责任、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紧急避险等,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1.2 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在预防安全事故方面具有事前控制的作用。因此,要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采取日检、周检、月检相结合的方法开 工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在安全检查制度中要对检查内容、隐患排查责任人、整改内容等事项加以明确,保证安全检查的有效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人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4]。
2.1.3 安全教育制度
制定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以便更好的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安全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2.1.4 班前教育制度
每日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划分、相关工作区域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检查自身防护用品是否完好,遇到突发情况紧急避险。
2.2 安全保障措施
2.2.1 临时用电安全
(1)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采取每日巡检的方式,对临时用配电箱、电线和用电设施进行检查,并如实记录检查结果。
(2)施工期间需要更改临时电路时,必须由持证电工负责改线,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接线,以免引起触电事故。
(3)施工人员作业期间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要满足安全用电的规定,确保绝缘装置应完好无损。
2.2.2 消防安全
(1)当施工现场需要动火作业时,要先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对动火时间、地点、人员以及采取的防火措施等内容加以明确,动火现场配备灭火器、安排专人负责监护,保证动火安全。
(2)在施工现场设置防火标志,并设立消防应急小组,在火灾易发生的工序场所配置灭火器材,并对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性能。
(3)施工期间使用易燃易爆品时,必须做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在指定的区域内使用,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
2.2.3 机械安全
(1)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塔吊、提升架以及安全钢架等设施设备的质量应与安全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对以上设备要入场检查,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对施工现场内非移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牢固、稳定、可靠;施工现场内移动设备要在切断电源后方可移动,并检查保险防护措施,确认齐全完好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施工中开展电气焊接作业需要使用乙炔、氧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摆放氧气、乙炔瓶,确保气瓶的安全距离,不可倒置,更不得置于阳光下曝晒,气体保护焊不得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施焊过程中要设置安全防护距离[5]。
(4)对起重设备上的吊索、吊具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达到使用期限应及时更换;钢丝绳的断丝数量超过标准应做报废处理,不得在施工中继续使用。
2.2.4 高空作业安全
(1)施工中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要按照规定要求系好安全带,并在开工前检查安全带的可靠性、牢固性,确认无任何问题后方可开展高空作业。
(2)高空作业现场要设置防坠网,使用前,对安全网进行检测,达到相关性能后方可投入使用。初次安装安全网后要先测试,确认达到防坠落试验要求后,方可使用。
(3)在高空作业区域范围内设置安全警戒区并设置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严禁入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误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4)所有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以确保高空作业安全。3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是一项覆盖范围广、突发事件多的工作,其中涵盖的内容既多且杂,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而且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此,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策略,防止质量与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建筑工程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 于海利.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质控措施[J]. 中国住宅设施,2023(11):16-18.
[2] 张宇崧.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23(S2):
[3] 王飞 , 包益波 , 曹立刚 , 赵扬 , 王艳涛 .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策略探讨 [J]. 城市建筑空,2022,29(S1):362-363.
[4] 田琛. 关于房屋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思考 [J]. 居舍,2022(17):115-118.
[5] 任宏洲. 对房屋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思考[J]. 大众标准化,2021(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