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俞叶玲
艺佳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的发展程度还不高,人均耕地面积偏小,所以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土地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土地规划就成了乡村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规划的相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规划的实施。
1.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规划缺乏协调性与统一性
我国的土地规划管理体系由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组成。总体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但由于缺少相关法规的支撑,在实践中往往被忽略。这就造成了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使得专项规划更多地从属于整体规划,而无法提供明确的实施指导,影响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不同层级的规划责任分工不明确,影响了土地规划管理的系统性与一致性缺失,导致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方向性不明确。
1.2 土地过度开发与利用状态混乱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转让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在这一进程中,许多企业通过收购农户土地,开发各种旅游景点、旅游胜地、工业园区等,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但是,在某些地区,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农村土地的科学规划,造成了土地利用的无序扩张和商业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这样一种无序的发展方式,不仅影响着我国农村土地的合理使用,而且也阻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规划管理方式单一且粗放
当前,我国农地规划与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农民非正规占用耕地,例如为了农业生产而擅自建造房屋或占用耕地,以及被耕地荒废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家庭迁往城市,造成了乡村人口的大规模减少,大量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对土地的管理也出现了松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初衷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其利用效益,促进其增值,然而,一些地方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造成用地规划松弛,既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又阻碍了乡村可持续发展。
1.4 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正致力于提高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效能,试图构建更加高效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普遍存在着“未经批准即开始建设的现象。由于土地管理体制不完善,加之法律执行不严,对违章建筑的处罚多为罚款,造成了农民认为只要缴纳了罚款就可以违法占用。在这种情况下,执法机关通过“以罚代拆”的方式变相默许了违规建筑,影响了其实施效果[1]。
2.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解决对策
2.1 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体系
要保证农村土地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继续健全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一切用地都能满足规划的需要。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开发的混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对国土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高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整合各种地理和资源数据,能够实现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划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实施的有效性。同时,要建立一支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专业化土地规划队伍,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2 实施有效的农村土地整理工作
耕地面积的保持,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农村土地经营,不仅仅是指扩大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耕地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加农户的收入。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持续的、有系统的工作,是建立在区域土地利用与开发整体规划之上的。特别是对生态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以确保其科学合理。适宜的土地整治可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改善耕地质量,改善耕地质量,降低环境污染,防治土壤侵蚀,提高可持续生产能力。
此外 , 合理优化土地资源还包括加强地方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 保证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同时兼顾农户利益,使其既可提高经营效益,又可提高农户对农地政策的接受度与参与性。最后,还必须加强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以保证所有的土地使用都是合乎法规的,并且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以防止土地规划目标的流失。
2.3 加大农村土地执法与监管力度
实现农业用地总量稳定,重点是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 18 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政府必须加强对土地的强制执行,保证对其进行有效的连续监督,并建立一个对自然资源执行情况进行大范围监督的动态系统。对于违法占地和基本农田,政策上应当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违法建设及相关设施进行依法拆除,并使之恢复原状,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等方式代替法定处理。另外,落实“田长制”,强化村级网格人员的巡查,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田长有责任监管耕地的用途,以避免土地被违法变更。村网干部要对农村耕地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一旦发现有问题,要上报到县以上的有关部门,保证管理职责层层传导,层层落实。
2.4 加强法律宣传, 提升土地利用率与法律意识
为了保障农用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使用,提高农民法制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为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举办专题研讨会与培训,既能提升他们的土地管理意识,又能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对于农户而言,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案例分析、社会媒体宣传、文艺活动、“国家土地日”等,都要符合农户的现实利益,加强其法制观念和土地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栏、展板、横幅、宣传单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覆盖面。
结语
文章从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开展有效的土地整理工作、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法制宣传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推动我国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应从区域尺度出发,结合区域实际,从技术与政策两个层面,深入探索农村用地规划管理的科学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宁, 王孟和. 探究城乡规划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建材与装饰 ,2024(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