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饲养中疫病防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陈鸿
长宁县竹海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四川省宜宾市 6443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流通速度的加快,动物疫病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快速化。2018 年发展史有 100 多年的非洲猪瘟在我国成爆炸式的发生,从 8 月份发现开始至 12 月份全国已有 23个省(市、区)98 个地点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时间之短涉及到的省份和地点之多,并且现如今瘟情短期很难控制,人力和财力投入巨大[1]。
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以布鲁氏菌病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再加上我国周边国家动物重大疫病也呈现频发的情况,导致整体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复杂,形势极为严峻,存在许多的风险隐患 [2]。因此,针对于怎样防控疫病,并作出具体有效的对策,对保证养殖业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1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畜禽养殖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养殖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意识逐渐提高。现行疫病防控队伍中,非专业人员有相当比例,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村级防疫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兽医专业学习和培训的较少,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和防治远远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其技术储备已不能有效解决养殖户遇到的新问题。
1.2 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主动配合性差。
规模化养殖整体水平不高,散户大量存在,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严重,疫病防控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不能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少数规模场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加之目前动物疫病错综复杂,需要免疫的畜禽病种又多,没有一针包防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旦发生其他的动物疫病则认为防疫没有效果,从而不再愿意接受防疫,因此造成国家强制免疫的各项措施难以落实到基层,致使免疫效果难以达成,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3 畜禽的不合理流通使疫病跨地区传播。
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发展速度较快,养殖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运输和交易频繁,不断增加。当染疫畜禽与健康畜禽进行接触的时候,容易导致疫病出现跨地区传播,从而使得一些无疫情的地区也暴发动物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疫病防控几点建议
2.1 要加大动物卫生防疫监督力度,规范规模养殖行为。
在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方面,具体从以下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严格执行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年审制度,对设施设备简陋、不能满足防疫生产需要的,实行限期整改督办。二是提高驻场兽医专业技术门槛,有效提高动物防疫科学化水平。三是落实监管首问责任制,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有悖于动物防疫规定的行为,监管人员要按照养殖场是动物防疫主体责任首问其责。
2.2 加大财政上的投入,强化资金扶持方面的保障。
增加财政投入,使动物防疫方面的扶持资金得以保障。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一是要增加在基层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资金。对于乡镇畜牧兽医站、无害化处理场所以及基层设施等方面,所需要的资金需求必须列入财政方面的预算,这样才能促进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二是要增加无害化处理、免疫应激反应方面的资金支持。要把这些经费直接拨付到兽医站,并明确规定要专款专用。三是要加大村级防疫员工作经费投入。对于村级防疫员的薪酬、保险等方面的待遇要进行妥善解决,增强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提升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控制动物疫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动物防疫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最新的动物防疫知识,给养殖户传授最新的动物防疫信息,使农村地区的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4 抓好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疫意识。
动物防疫工作既是一项长期且艰辛的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和政治任务。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形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努力营造上下齐心协力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的氛围,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2.5 创新养殖模式,全面提升饲养管理水平。
改善传统养殖陋习,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畜禽饲养,强化养殖管理,为其提供足够营养的饮料,降低与野生动物的接触率,严控养殖场内外环境污染,严禁使用餐厨垃圾水或是泔水。实现集约化规范养殖,封闭式管理 [3]。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大力培育畜牧产业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公司 + 农户”、“龙头 + 基地 + 专合 +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引导生产要素向养殖能手聚集、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载体,推广应用优良畜禽品种、科学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推进健康养殖,推动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牧业增效。
2.6 严格保证疫苗的选择。
选择质量好的疫苗,保证真苗。要想保证质量好的疫苗的可靠与真实,那么就要完善疫苗的保存,疫苗的出产渠道是需要经过具体考量的,因为现在有一些经销商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对待疫苗方面投机取巧,所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要严格按照疫苗的储运进行储藏,不能投机取巧。同时在使用疫苗时,要检查好疫苗的质量,严格按照疫苗的储存方法与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日常生活中养殖户的不科学养殖方法、对动物防疫工作的不重视、随意处置病死畜禽以及盲目进行动物运输等行为均可能导致动物疫情的暴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度,规范养殖的过程,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等方法,使农村的动物防疫工作可以顺利推行,使地区疫情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
3 结语
总之,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以科学的防控措施作为“盾牌”,才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最大限度地保护饲养动物的健康,保障畜产品供应安全。
参考文献:
[1] 吕良贵 . 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5):18-19.
[2] 来庆鹏,马国强 .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措施探讨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4(7):12-14.
[3] 冯顺志 . 李开阳 . 非洲猪瘟的流行风险及防控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 ,2023(1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