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党建、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助力经营发展的路径探索
雷林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宝鸡 721300
一、三者融合的逻辑基础与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党建、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致的内在目标导向、内容关联和功能协同,这种一致性为三者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同时也赋予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者的一致性目标是“凝聚职工共识、服务企业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在凝聚职工共识方面,党建工作通过开展深入的思想教育活动,向职工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从思想根源上增进职工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认同,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宣传工作则借助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丰富的传播形式,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愿景及成就等信息传递给每一位职工,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像无形的磁场吸引职工,使职工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形成强大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者在内容上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党建工作为企业文化注入政治灵魂;宣传工作在党建与企业文化之间发挥连接纽带和桥梁作用;企业文化则是党建与宣传工作互动交融的载体。三者功能互补:党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发展方向正确;宣传发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持续战斗力;文化发挥长期激励、塑魂育人的功效。三者的合力能有效突破“党建与经营两张皮”、“宣传作秀”和“文化虚化”等困境。
实践案例也对其充分印证:国家电网通过“党建 + 企业文化”联动体,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与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度绑定,依托多元化宣传载体广泛传播,有效提升了企业在电网建设、服务民生方面的社会价值和经营价值,2024 年客户满意度指标较去年提升 2.3% ,充分验证了三者融合的实操价值。
二、三者融合的实践路径与创新举措
(一)以党建为“根”,筑牢融合基础
1. 党建引领文化方向
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党建引领文化方向的核心。中国一重集团是典型案例,该集团将“工匠精神”融入“支部建在车间”的传统,在班组设立“党员创新岗”,通过“红色车间”创建等党建主题活动,提炼形成“精益求精、为国铸器”的企业文化。这种将党建要求转化为职工自觉行动的方式,赋予企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党员在生产一线带头钻研技术、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带动职工提升业务水平。
同时,需将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等融入文化理念塑造,结合企业发展历程,讲述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使职工深刻理解党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党的要求内化为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等活动为载体,让党员在文化落地中担当引领角色,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全体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2. 党建规范宣传导向
坚持党管宣传原则,确保宣传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是党建规范宣传导向的核心要求。
一是政治把关,校准方向:必须把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贯穿于宣传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宣传主题策划、内容采编、平台发布均须对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确保宣传内容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宣传工作要成为传播党的声音、解读企业党委决策、凝聚改革发展共识的坚强阵地。
二是主题引领,聚焦中心:宣传工作应紧密围绕党建重点任务和企业中心工作展开。要聚焦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在企业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报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攻坚克难中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感人事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策划系列专题报道、典型宣传等,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宣传工作的思想优势、舆论优势。
(二)以宣传为“桥”,激活融合效能
1. 构建”融媒体矩阵”,打通传播渠道
优化整合企业网站、新媒体公众号、内部期刊、宣传栏、电子屏、车间文化展板等线上线下阵地资源,构建“一端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发布”的新闻舆论生产方式,实现“党建内容讲故事,文化内容场景化”。如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融媒体工作室,将党的会议、决策、精神等内容转化为”铁路人讲铁路事”视频故事,利用职工身边党员小故事解读企业的”安全优质、兴路强国”企业文化,2024 年播放量达到5000 余万人次以上,增强职工认同感。
2. 创新宣传形式,增强互动体验
融入式、互动式的“沉浸式”宣传让“三者融合”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鞍钢集团组织的“党建文化一日游”活动即典范:运用 VR 技术重现鞍钢发展史上党员艰苦奋斗的故事;现场举办“企业文化知识大比拼”等互动游戏,巧妙地将党的历史、企业精神、年度经营目标融入其中。参与职工反馈“比单纯看文件更受触动”。
(三)以文化为”魂”,深化融合成果
1. 文化载体承载党建与宣传成果
将党建活动成果、宣传内容转化为具象化、可感知的文化载体至关重要。中建集团在项目工地创新开设“红色驿站”,它既是党支部开展活动的阵地,也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窗口,同时集中展示体现“建证匠心”企业文化的党员突击队攻坚克难等感人故事。这个驿站成为“党建 + 宣传 + 文化”有机融合的实体化平台,2024 年该模式推广后,项目平均工期缩短 5% ,体现了融合促生产的实效。
2. 文化激励反哺经营发展
建立“党建考核 + 文化践行”联动的结果应用机制,将党员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情况(如是否体现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担当奉献等)纳入党建考核、评优评先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大力宣传表彰践行文化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例如,某省国资委每年开展“党建工作标杆”、“文化宣传领秀人”评选,评选标准不仅考量党建业务成效,更强调其在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促进团队协作、推动创新创效等方面的实际贡献。数据显示,2023 年获奖部门负责人的晋升比例平均比其他部门负责人高出 12% ,有力证明了“文化软实力”正在有效转化为“经营硬业绩”。
三、思考
“党建 + 宣传 + 企业文化”融合,本质上是“党建政治优势、宣传传播优势、文化精神优势”的叠加赋能。在“党建铸魂定向、宣传搭桥传播、文化凝心聚力”路径的加持下,三者的“软实力”将有效转化为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硬支撑”。实践充分证明,唯有如此,才能通过深度融合开创“党建强、文化兴、企业旺”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报告(2024)[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4。
[2] 张国有。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J]。管理世界,2023(5) :156—165。
[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J]。企业管理,2024(2) :45—48。
[4] 王建军。国有企业宣传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协同路径[J]。新闻与写作,2023(8)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