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下的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

林宏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坑头小学

作为“三大球”运动之一的篮球项目,凭借其独特的运动魅力和育人价值,已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进入核心素养导向的新阶段。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现结构化技能学习,这对传统篮球教学范式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当前小学篮球教学实践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 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技能教学多局限于单一动作的机械重复(如原地运球、定点投篮等) 渗透与实战情境的融合;教学方法偏重示范—模仿的线性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建构 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评价过度关注技术动作的标准化程度,弱化了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 维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考量。据 2023 年全国小学体育课堂质量调研显示,仅有 37.6% 的篮球课能有效落实 “常赛”要求,学生实战应用能力达标率不足四成,折射出现行教学模式与新课标要求的适配性困境。

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提出为破解 里论指 传统课时本位的设计逻辑,大单元教学强调以结构化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内 “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技能—实战应用能力”的渐进式培养路 成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更能通过真实比赛情境创设,促进学生 同发展。北京、上海等地试点学校的实践表明,采用大单元教学的实 (提升 28.5% )、课堂参与度(提高 41.2%)及运动兴趣指数(增长35.8%)等关键指标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班。

本研究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从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进阶性、情境性特征出发,着力构建“技战术融合、学练赛贯通、评价多维”的小学篮球教学新范式。通过解构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与育人价值,设计覆盖水平一至水平三的阶梯式课程体系,探索“游戏化导入—任务驱动式学习—项目化比赛”的创新实施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助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1 新课标下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

1.1 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背景下,篮球技能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其全面发展,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

1.1.1 运动能力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包括运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传接球(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等)、投篮(原地投篮、跳投、三步上篮等),并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组合动作,如运球 + 传球、运球 + 突破 + 投篮等。此外,学生还需了解简单的战术配合,如掩护、挡拆、盯人防守等,并能在比赛或游戏情境中合理运用,提高篮球运动的实战能力。

1.1.2 健康行为

篮球运动不仅是一项技能学习,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如课前热身、课后拉伸放松等。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识,如扭伤、肌肉拉伤的应急措施,以及如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此外,学生还需学会在运动中调控情绪,如面对失误时保持冷静,与队友沟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抗压能力。

1.1.3 体育品德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对学生的体育道德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学会遵守规则,如尊重裁判判罚、不故意犯规、诚信比赛等。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挑战高难度动作,如尝试突破防守、完成高难度投篮,培养其自信心和拼搏精神。此外,团队合作是篮球的核心,学生需学会承担责任,如主动传球、补位防守,并在比赛中体现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

1.2 教学原则

系统性原则:大单元教学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避免将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

循序渐进原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教学内容。

趣味性原则: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篮球技能。实践性原则: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参与比赛,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2 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

2.1 基本技能教学

2.1.1 运球技术

(1)教学内容

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原地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原地运球是初学者掌握球感的关键,胯下运球和背后运球则能提高球员在防守压力下的控球能力,而行进间运球和变向运球则是在比赛中突破防守、创造进攻机会的重要手段。

(2)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运球技巧,提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增强运球时的节奏感和稳定性,从而在实战中能够自如地应对防守,为后续的进攻动作奠定基础。

(3)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教师先进行标准动作示范,分解动作要领,强调手部姿势、身体重心和球的落点等关键点。

原地徒手模仿:学生先进行无球模仿练习,熟悉动作结构,再逐步过渡到持球练习。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不同难度的运球训练,如原地低运球、高运球、交替手运球等,逐步增加难度。游戏竞赛:通过运球接力、运球绕障碍、一对一运球突破等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2.1.2 传接球

(1)教学内容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团队配合的基础,主要包括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球、双手头上传球等。双手胸前传球是最基础、最稳定的传球方式,适合短距离传球;单手肩上传球适用于长距离传球,如快攻;双手头上传球则常用于内线球员的高位策应或突破分球。

(2)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各种传接球动作,提高传球的精准度和接球的稳定性,同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比赛中的配合能力。

(3)教学方法

两人一组练习: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固定距离的传接球练习,逐步提高传球速度和准确性。

多人一组练习:如三角传球、四角传球等,模拟比赛中的跑位和传球路线,提高实战能力。

移动中传接球:结合跑动练习,如行进间传球、接球后立即传球等,增强动态传接球能力。

游戏竞赛:通过传球接力、传球命中目标等游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度。

2.1.3 投篮

(1)教学内容

投篮是篮球比赛得分的核心手段,主要包括原地投篮、跳投、行进间投篮、三步上篮等。原地投篮是基础,跳投适用于中远距离投篮,行进间投篮和三步上篮则是突破得分的重要方式。

(2)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发力技巧,提高投篮的稳定性和命中率,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投篮方式。

(3)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教师分解投篮动作,强调手部姿势、腿部发力、出手角度和跟随动作等细节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定点投篮、移动投篮等练习,逐步调整投篮距离和难度。

投篮比赛:设置不同位置的投篮点,进行个人或小组投篮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模拟实战训练:结合运球突破后投篮、接球后急停跳投等,增强实战应用能力。

2.2 组合动作与技战术教学

(1)教学内容

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习组合动作和简单的技战术配合,如运球 + 传球、传球 + 投篮、运球+ 过人+ 投篮等。此外,还需学习基本的掩护配合(如挡拆)和盯人防守战术。

(2)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能,在比赛中合理选择技术动作,并具备初步的战术意识,提高团队配合能力。

(3)教学方法

模拟比赛场景:设置半场或全场的小范围对抗,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组合技术。

分组对抗:进行3v3 或5v5 的练习赛,强调战术执行和团队协作。

战术演练:通过图示讲解和实地演练,让学生理解掩护、跑位、传切等基本战术。

2.3 篮球文化与规则教学

(1)教学内容

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教学内容包括篮球运动的历史与发展、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与裁判、篮球明星与经典赛事欣赏等。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篮球的文化背景,掌握比赛规则,提高观赏比赛的能力,并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料,讲解篮球历史和经典比赛。

课堂讲解:详细解读比赛规则,如违例、犯规、罚球等,并结合实例分析。

观看比赛视频:组织学生观看NBA、CBA 等高水平赛事,分析战术和球员表现。

3 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教学方法的选择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篮球技术训练与游戏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技能,从而有效提升他们对篮球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动力。

分组教学:依据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差异进行分组,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水平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为学生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纠错教学: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2 教学过程的组织

准备阶段:通过慢跑、徒手体操等热身活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活动,为后续的篮球技能训练做好准备。

讲解示范阶段:教师首先进行技术动作的详细讲解,包括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并通过慢动作示范和正常速度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技术动作的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便教师及时解答疑惑。

模仿练习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动作的模仿练习。初期以徒手模仿为主,逐步过渡到持球练习。此阶段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分组练习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技术动作练习和相互纠错。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练习效果。同时,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游戏竞赛阶段:设计一系列与所学技能相关的游戏或小型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能,体验比赛的乐趣。通过游戏竞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放松总结阶段:通过拉伸放松、呼吸调整等方式,帮助学生舒缓肌肉疲劳,促进体力恢复。同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3 教学评价的设计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态度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并给予实时、具体的反馈。通过这种动态评估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结果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技能测试、比赛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性评价应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

自我评价与互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互评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能够审视自身的学习进与成果,认清优势与短板;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长处,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实现共同提升。

4 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4.1 挑战

学生差异性大:小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一大挑战。

教学资源有限:部分学校篮球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大单元教学的需求。

教师专业能力:部分教师在篮球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4.2 对策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合理规划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如邀请专业教练进校园进行指导。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在篮球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

5 结论与展望

新课标下的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系统、连贯、高效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还能在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得到提升。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篮球技能大单元教学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金玮 . 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新体育 , 2025(2): 89-9

[2] 石宇 . 课程目标体系下的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水平二为例 [J]. 体育视野 , 2115-117.

[3] 吕孝洋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现 [J]. 运动与健康 ,2024, 3(9): 85-88.

[4] 张敬友 .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 [J]. 天津教育 , 2024(19): 72-73.

[5] 张铃洁 . 新课标导向下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 [J]. 体育视野 , 2024(7):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