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PLC 控制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黄志谦
崇左市职业技术学校 533200
引言
在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工业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机电设备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多个领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肩负着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PLC 控制系统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然而,传统的 PLC 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机电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PLC 控制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PLC 控制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一)内涵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PLC 控制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将 PLC 控制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二)构建原则
1. 职业导向原则
教学内容与项目设计紧扣企业岗位真实需求,以培育学生 PLC 控制系统领域职业能力为核心,从岗位工作场景出发逆向设计教学体系,确保理论讲授、技能实训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深度衔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 理实融合原则
打破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壁垒,将二者贯穿教学全程。在实操训练中渗透理论知识讲解,以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操作,让学生在 “做中悟理、以理促行”,形成 “学训一体、理实互哺” 的教学闭环,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技能的深度交融。
3. 学生主体原则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型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引导者。通过构建贴近职场的真实工作场景,设置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主探索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建构” 的学习转变。
4. 能力递进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PLC 控制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程内容设计
1.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对机电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 PLC 控制系统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 PLC 控制系统的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如 PLC 控制系统的选型与设计、I/O 接口分配、程序编写、系统调试与维护等。每个工作任务涵盖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紧密对接。
2.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
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入企业实际的 PLC 控制系统项目,如自动化生产线的 PLC 控制改造项目、智能仓储系统的 PLC 控制项目等。将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分解为不同难度层次的子项目,作为教学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法应用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例如,在学习PLC 的基本指令时,教师可以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仅掌握了 PLC 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还学会了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调试方法。
2. 项目教学法
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教师全程指导下,沿 “项目拆解— 方案设计 — 程序编写 — 系统联调 — 成果验收” 的工作流程展开实践。学生需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攻克实操难题,在完整经历项目全周期过程中,锻铸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通过实时介入指导、动态反馈优化,助力学生持续打磨项目成果,实现从知识应用到能力建构的跃升。
3. 小组合作学习法
按学习能力与特长差异组建异质化小组,让不同优势的学生形成互补组合。教学中以团队协作形式完成任务项目,成员通过观点碰撞、技能互补共同攻克难题。这种学习模式既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能力,又借助组内 “小导师” 机制实现同伴互助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协作中实现知识共享与能力共进,构建 “以群促学” 的良性学习生态。
(三)教学评价改革
1. 多元化评价主体
突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教师、学生、企业协同参与的立体评价体系。教师从专业教学视角评定知识技能掌握度,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实现自我反思与经验共享,企业则立足岗位需求评估职业能力。多方主体协同发力,确保评价结果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习成效。
2. 多样化评价内容
跳出传统应试框架,将评价范畴从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拓展至职业素养、协作能力、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以项目验收为例,重点关注学生沟通协调、临场应变与方案创新表现,多维度刻画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轨迹,实现更全面的教学成效评估。
3.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扭转 “唯结果论” 的传统评价思维,将学习过程纳入核心考量。通过跟踪任务执行中的态度表现、团队协作情况及阶段性成果,即时给予反馈与指导。结合期末的综合成果考核,从过程与结果双维度,完整展现学生的成长脉络与学习成效。
三、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聚焦职业能力培育的 PLC 理实一体化模式成效突出。该模式打破理论实践壁垒,融入企业真实项目,革新教学与评价方式,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弊端。后续应深化产教融合,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技术项目,持续完善模式,为机电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美琴 . 高职”PLC 应用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J]. 科教文汇,2013(31):3.DOI:CNKI:SUN:KJWH.0.2013-11-093.
[2] 季丽琴 . 基于项目导向的”PLC 控制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J]. 职教通讯 , 2014(33):3.DOI:CNKI:SUN:ZJTX.0.2014-3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