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大单元课文教学研究
刘敏霞
云浮市云城区臻汇园小学 广东云浮 527300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下,把大单元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方向,重点在于通过主题和项目学习,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但现实中,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对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的理解不够,教学设计缺少整合和情境,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理解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本文以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从目标制定、课堂交流、活动安排和情境营造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结合理论和实践,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探讨
1.1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现状
经过调查了解,多数教师对单元教学的理念表示赞同,并愿意在教学中尝试。然而,他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还不够明确,对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理解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设计主要围绕课本内容,对课外资源的运用较少,教材内容整合不足,单元教学设计仍处于尝试阶段。学生们普遍喜欢互动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希望课堂讨论能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营造单元教学所强调的情境,导致学生参与感不足,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生们对单元学习缺乏整体认识,对单元目标和主题理解不明确,教师也较少在单元课文间进行串联,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迁移知识,学以致用。尽管学生们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充满热情,希望通过语文课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1.2 小学语文教学单元问题探讨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 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缺少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研究新颖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念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把握大单元教学的内核,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设计课程时,有些教师还是用老方法,只关注知识点和难点,没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情境教学,这让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变得单调;在评价学生时,有些教师只用一种方法,没有综合评价,这样很难找出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也难以全面评估教学效果[1]。
1.3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问题分析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遇到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不够。现在,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很多教师觉得语文课时间太紧,自己的教学思想有些过时,没有做好单元整体的教学准备,可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多。所以,除了希望学校给教师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教师自己也得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另外,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教学,缺乏创新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多尝试整体单元教学的理念,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把知识结构整合好,重视创造教学情境,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多种合适的学习环境,让其更好地参与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停留在概念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过分关注知识目标的实现。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设计开始,逐步深入,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2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2.1 从单元教材出发,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紧密相连。以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很少重视写作目标,导致教学缺乏明确的方向,效果不佳。因此,在采用大单元教学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应从单元教材本身出发,结合主题、内容和知识点,设定单元教学的总目标,为写作教学指明明确的方向。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神话故事”单元,教师应围绕“感受神话的魅力”这一主题,设定多个目标:知识上,学生要了解神话的文体和语言特点;能力上,要培养想象力、复述和对比分析的能力;情感上,要引导学生理解神话人物的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分课时设计,如第一课时学习文体特点,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第三课时进行创造性复述,确保教学目标逐步实现,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单元内
容,构建知识体系。
2.2 通过互动教学,增强单元教学成效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也会有一定差异,且有些学生对语文习作学习没有热情,造成最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均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神话故事”这一单元,教师可以组织“神话人物访谈”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提问和讨论,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2]。比如,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有的扮演盘古、精卫等神话人物,有的扮演记者提问,教师则引导大家讨论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句型框架;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他们拓展思维。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让课堂更活跃,也让学生对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参与度,让学习更有效。
2.3 构建大情境,制定大任务,确立大目标
什么是大情境?大情境指的是整个单元的学习背景,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这个背景展开,不是仅仅为了引入新课。其应该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与实际生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有助于他们在情境中实践和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因此,设计的大情境应该能够统率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是设置大任务。大任务是引导和统率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任务,它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田园生活”单元,教师可以发布“田园文化宣传大使”的招募令,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需要完成三个任务来实现目标:阅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采访长辈,收集有关田园文化的资料;合作设计宣传作品。最后,通过举办“田园博览会”来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样既能提升语文能力,也能培养跨学科能力。这种设计将单元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展现了大单元教学的全面性和实践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前情况,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实际操作的方法,突出了大单元教学在结合教材内容、营造真实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的特别作用。将来,教师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关注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学校也要给教师提供更多帮助和资源,一起推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琰 . 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分析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2(08)
[2] 胡彩红 . 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J]. 新课程导学 ,2022(3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