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路径

作者

玉洁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引言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分水岭,学生从简单识字阅读迈向理解性阅读的过程中,阅读技巧与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情境教学凭借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将文字转化为鲜活场景,助力学生理解文本、激发阅读热情。但在实际课堂中,情境教学常因各种问题难以发挥实效。深入剖析这些困境,探索可行的突破路径,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困境

(一)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课堂 “吸睛”,创设的情境虽然新奇,却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比如教《乡下人家》时,用现代化智能农场的视频导入,对没接触过农村的孩子来说过于陌生,难以共情。还有些情境设计得过于完美,像用成年人视角构建的诗意田园,远超孩子的认知,反而让他们陷入理解困境,削弱了阅读效果。

(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实际课堂里,不少老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虽然设置了情境导入环节,比如用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或故事引入课文,但这之后,课堂又迅速回归 “老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模式。整堂课几乎是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只能被动记录知识点,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难与同学展开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却无法主动探索、深度思考,文本背后的情感和思想难以真正领悟,导致情境教学成了华而不实的 “花架子”,优势难以发挥。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不少学校仍把考试分数当作衡量学生阅读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尺,对情境教学的评估更是流于表面。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融入情境、在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中展现出怎样的思维火花、情感体验是否得到深化,这些重要维度常被忽视。单一的分数评价既无法真实体现情境教学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成效,也让教师难以获得有效反馈,长此以往,削弱了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动力。

(四)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开展情境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更要懂得如何用鲜活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但现实中,不少教师受限于传统教学惯性,对情境教学的理论仅停留在表面认知,设计的课堂情境往往千篇一律,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老师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意外提问或突发状况时,缺乏灵活应变能力,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导致精心设计的情境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突破路径

(一)优化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

想要让情境教学真正 “活” 起来,教师得做个 “有心人”,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比如讲解《我们的教室》这类课文时,不妨组织学生用绘画、手工搭建的方式还原教室场景,甚至开展 “班级最美角落” 评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文本;教古诗《咏柳》时,可趁着春风拂面的课间,带学生到校园柳树下观察枝条抽芽,触摸柔软柳枝,再结合拍摄的照片、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意境。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也需巧妙,像用动态动画拆解古诗中的意象,或剪辑学生运动会、社团活动的片段辅助校园主题课文教学,通过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让文字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深度联结,真正实现寓教于生活。

(二)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互动性

课堂不是教师的 “独角戏” 舞台,想要激活情境教学,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 “主角”。在教授童话故事时,不妨把讲台变成小剧场,让孩子们戴上自制头饰,模仿角色的神态动作,用夸张的语气演绎对话,在欢声笑语中体会人物性格。遇到情节跌宕的记叙文,可组织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比如让学生分组辩论《小木偶的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对错,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续写、改编故事,用图画和文字创作绘本。这些充满趣味的互动活动,不仅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意识,真正让情境教学成为提升阅读能力的 “助推器”。

(三)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多元评价

要让情境教学真正落地生根,离不开科学的评价 “指挥棒”。以往仅凭试卷分数评判学生阅读成果的方式,显然无法匹配情境教学的丰富内涵。不妨尝试构建多维评价模式: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小组辩论、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捕捉他们思维碰撞的瞬间;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用 “今天我在情境中发现了什么”“伙伴的创意给我哪些启发” 等问题,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还能设计开放性任务,如让学生用图文日记记录情境学习的收获。这种将知识掌握、情感体验、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能精准反馈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阅读学习真正 “活” 起来。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师资培训

情境教学能否真正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可定期组织 “情境教学工作坊”,邀请专家结合《乡下人家》《陶罐和铁罐》等课文实例,拆解情境设计逻辑;开展跨校教研活动,让教师们走进优质课堂,现场观摩如何用情景剧、沉浸式体验激活文本。教师个人也要主动 “充电”,通过阅读《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案例集》、参与线上课程,学习将 VR 技术、游戏化设计融入课堂。日常教学中,不妨建立 “教学反思日志”,记录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还可组建教师互助小组,共享自制的教学道具、多媒体素材,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更多创新灵感,共同提升情境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在小学中年级阅读课堂上,情境教学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之门、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钥匙。尽管实际教学中常出现情境 “水土不服”、形式僵化等难题,但只要教师肯从生活取材优化情境设计,用多元活动激活课堂,借多维评价精准反馈,并持续精进教学能力,就能让情境教学焕发活力。期待未来更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创新,让每一堂阅读课都成为学生亲近文字、发展思维的生动场域。

参考文献:

[1] 张强峰 雷雨星 郭汝 陈浩南.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路径 [J]. 体育学刊 , 2022, 29(3):6.

[2] 金志峰余悦.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J].中国教师 ,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