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小学低年段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

兰露娟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小学低年段是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阅读资源获取、阅读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阅读兴趣培养面临挑战。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若三方能够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将对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小学低年段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低年段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家庭层面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阅读教育重要性认知模糊,甚至存在 “读书无用” 的错误观念。他们往往将精力集中在孩子的生活起居照料上,缺乏主动引导孩子阅读的意识 ,导致家庭中阅读活动近乎空白。同时,家庭内部缺少适合小学低年段儿童认知水平的图书,也未设置专门的阅读空间,难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得留守儿童难以自发产生阅读兴趣。

(二)学校层面

部分学校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于注重学科成绩,对留守儿童阅读教育重视不足。阅读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且多由非专业教师兼任教学,难以给予学生专业的阅读指导。学校图书馆书籍更新缓慢,内容陈旧,无法贴合当下儿童的阅读喜好和需求。此外,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单调,多以简单的阅读打卡为主,未能结合小学低年段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活动,难以吸引留守儿童主动参与。

(三)社会层面

社会对留守儿童阅读教育关注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支持体系。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阅读公益项目稀缺,即便有少量项目,也存在持续性不足、覆盖面窄的问题。社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多数社区未建立儿童阅读场所,已有的文化设施也未向儿童阅读方向倾斜,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便捷、适宜的阅读环境和专业指导。

二、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小学低年段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1.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针对家庭与学校、社会信息不畅的问题,学校每月组织一次线上线下结合的家长会,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家访,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阅读情况。同时,学校与社区建立常态化联系,每周互通一次留守儿童在社区的阅读表现,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案。通过定期沟通,及时传递阅读教育理念和方法,确保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阅读教育的认知同步。

2. 明确各方责任

鉴于家庭、学校、社会在留守儿童阅读教育中的责任模糊,明确划分各方职责。家庭要积极营造阅读氛围,购置适合儿童的图书,建立家庭阅读角;学校需优化阅读课程体系,配备专业阅读指导教师,定期更新图书馆书籍,创新阅读活动形式;社会则要整合各方资源,策划丰富的阅读公益项目,建设社区儿童阅读场所,共同为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发力。

(二)打造特色阅读活动

1. 学校阅读活动

针对学校阅读活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学校依据小学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 “绘本创意绘画大赛”,让学生读完绘本后用画笔描绘心中

的故事场景;举办 “童话角色扮演秀”,让学生化身童话角色进行表演;组织 “趣味读书闯关赛”,设置知识问答、故事接龙等关卡。同时,设立 “阅读小明星”“故事大王” 等多种奖励称号,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积极性。

2. 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考虑到留守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缺失的现状,学校为家庭制定详细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案,指导监护人如何与孩子进行互动式阅读。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周通过视频通话,与孩子共读一本绘本或故事书,进行线上亲子阅读。同时,开展 “最美亲子阅读瞬间” 照片征集活动,增强家庭亲子阅读的仪式感。

3. 社会阅读公益活动

针对社会阅读公益项目不足的情况,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企业、图书馆等,开展 “书香传递” 图书捐赠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优质图书;组织 “阅读志愿者进社区” 活动,由专业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指导。社区定期举办 “儿童阅读节”,设置故事分享、图书漂流、作家见面会等环节,举办 “读书夏令营”,通过户外阅读、阅读拓展游戏等形式,吸引留守儿童参与。

(三)完善阅读资源供给

1. 学校图书馆建设

针对学校图书馆资源陈旧、服务不足的问题,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按照学生阅读需求更新 30% 的书籍,增加科普、漫画、桥梁书等符合小学低年段儿童阅读水平的图书种类。优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开通线上预约借阅功能,方便学生随时借阅。同时,在图书馆设置阅读分享区、绘本阅读角等特色区域,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2. 家庭阅读资源补充

为解决家庭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学校联合社会公益组织,为留守儿童家庭捐赠图书,帮助每个家庭建立 “家庭小书架”。此外,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电子书资源,提供阅读指导视频,方便留守儿童在家随时获取阅读资源。

3. 社会阅读资源整合

针对社会阅读场所不足的问题,社区充分挖掘闲置场地,建设社区儿童图书馆或阅读角,配备适合儿童的桌椅、书架和丰富的图书。同时,社会公益组织与当地图书馆、书店合作,开展 “免费阅读日”“图书优惠购”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资源。

三、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小学低年段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探索,证明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特色阅读活动、完善阅读资源供给等策略对培养留守儿童阅读兴趣的有效性。然而,留守儿童阅读兴趣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持续不断地努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协同合作,探索更加有效的阅读兴趣培养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阅读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红升 , 赵雅欣 , 詹露露 .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出路 [J]. 继续教育研究 , 2023(11):102-108.

[2] 孙开一 . 家校社一体化视域下的家庭教育立法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