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泉城”文化资源简析 (二)
沈香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大舜文化
“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这是舜耕历山的最早记载。据《史记》记载:舜名重华,父亲是个盲人,生母早死,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多次要害死舜,舜都躲过了。舜并不忌恨继母和弟弟,依旧孝敬友爱,被人们公认为道德楷模。舜奉父命来历山下垦荒,在他继母的挑拨下,父亲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将一大块地耕完。舜正在为难之际,来了一群大象帮他,很快把荒地耕完了。
大舜不仅在历山下耕种过土地,还在泺水之滨弹奏过乐曲。舜精通琴瑟之道,他创作了《思亲操》《南风操》《韶乐》等优美的琴曲。后来孔子听到大舜当年创作的《韶乐》的时候,“三月不知肉味”,深深陶醉其中。“濼”是关于济南地名的最早记载,甲骨文 ,《说文解字》曰:“齐鲁间水也,从水乐声。”“濼”是发源于趵突泉的一条河的名字。这条河的命名是与大舜在河边弹奏有关的。甲骨文 ,由“ ”与“川”合成的。“川”即水,“ ”字在古代是上丝下木结构,代表琴和瑟,是作为拔弦乐器琴和瑟的会意字。正因为大舜经常在这条河边操琴鼓瑟,人们才使用“ ”与“川”合成一个字,来命名这条河的名字。
舜的名声传到帝尧的耳中,尧老了,正要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并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和他交游,以便更好地考察他的德行。后来尧让舜帮着管理国家并把天下交给了舜,舜做了39 年帝王,政治清明,人民富庶,教化有成,四夷宾服。
济南人为了纪念大舜,在千佛山上有舜庙,山下有大舜石图圆,人们在九个图腾石柱上雕刻了大舜的事迹,用神话、传说和史迹述说着大舜的历史。在传说中大舜所耕种的田地上建了舜耕山庄,另外济南市还有舜耕中学、舜耕小学、舜耕路,都是以大舜的名字命名的。1999 年 9 月,济南市心广场——“泉城广场”建成,广场文化长廊中树立了 12 尊齐鲁先贤铜像,其中第一尊就是大舜。大舜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也是齐鲁文化的代表。他孕涵了丰富的中华历史文明,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宗教文化
济南有 5 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是山东省宗教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济南就是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中心,在隋唐时代济南佛教进一步发展,现存有四门塔、九顶塔、龙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神通寺、大佛寺、兴国禅寺、灵岩寺等文物古迹,这些古迹大多是隋唐时期的产物。其中,坐落于长清的灵岩寺,在唐代是”舆内四绝”名刹之一,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相提并论。济南南部群山属于泰山余脉,在历史上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因为很难在历代皇帝封山祭祖的泰山之南介入,当时的僧侣们在泰山之阴的山林中修建佛寺。因此,济南南部群山从灵岩寺到千佛山是佛教的天下,名寺林立、高僧辈出。
道教在济南有 1700 多年的历史,宋、元、明、清时期,济南创建有很多道教庙宇,据民国三十五年的调查,济南有属于道教的庙产十九处。
天主教传入济南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1650 年 ( 清顺治七年 ),西班牙传教士嘉伯乐来到济南,创建了天主教堂,1660 年又建立了分堂。1837年罗马教皇正式派罗类思主教主管山东天主教务,1845 年罗类思来济南。1846 年道光皇帝上谕:“天主教既系劝人行善,与别项邪教迥然不同,业已准免查禁”,天主教势力遂趁机渗入内地进行合法活动,1861 年初 ( 咸丰十一年正月) 法国主教江类思来到济南,于1869 年建高都司巷天主教堂。济南现有信教群众6300 多人,开放教堂二十多处。
基督教传人济南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1873 年美国的传教士文壁等人来济南,在东关租地建堂。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之后,外国传教士开始进入内地传教。济南目前有基督教宗教职业者近百人,传教群众二十多万人,临时聚会活动点二百多处,开放教堂七处:经四路教堂、后宰门教堂、南上山街教堂、裕忠里教堂、官扎营教堂、三里庄教堂、伟东教堂。
伊斯兰教在宋朝后期传入济南。起初,济南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大都在历山顶附近,并建有礼拜寺。元成宗元贞元年 (1295 年 ),礼拜寺迁移到泺源门西,即今礼拜寺巷清真南大寺址,穆斯杯逐渐移居西关地区。明嘉靖二十四年,建南关清真寺。清乾隆三十年 (1765 年 ),在永长街北首建成清真北大寺,掌教杨魁元。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先后建起和重修饮虎池清真寺、堤口清真寺、北大槐树清真寺、城顶清真寺。
济南市宗教文化资源丰富,有着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三、民俗文化
济南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皮影戏、鼓子秧歌、章丘芯子、剪纸、面塑、黑陶、年画、龙山黑陶、鲁绣、龙抬头、除夕乞巧、中秋赏月、千佛山“九九”登高、大明湖荷花艺术节、趵突泉泉水艺术节、千佛山庙会、济南药市会、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大明湖莲藕……。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济南艺术桂冠上的一颗明珠:曲艺。济南素有“曲山艺海”之称,这里产生了山东快书、章丘梆子、梨花大鼓、五音戏、山东落子等民间艺术。据研究,西汉时,济南的“百戏”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北宋时济南成为词曲盛地;到了明代,李开先改编戏曲、以曲会友,并建藏书楼,广收戏曲书籍,把济南的戏曲传统推向高峰,有“词山曲海”的美誉;开埠以后,济南的曲艺发展到巅峰状态,被称为“曲山艺海”,南词北曲在此交汇,名家大师在此云集,茶园、茶棚、书场鳞次栉比。以相声为例,1943 年孙少林在大观园创办晨光茶社,名噪一时,形成所谓“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的规矩,可见当时济南在曲艺界的地位。现在,济南较有特色的曲艺有济南皮影戏、吕剧、山东琴书、章丘芯子、花鞭鼓舞、鼓子秧歌、山东快书等艺术形式。
济南是鲁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 5000 多年的烹饪史,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传统菜品驰名中外,在中华烹饪艺苑中流光溢彩,是中国烹饪的一只奇葩,史称“倡优游食多,万民美食乡”。济南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厨师,他们以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技艺为济南的饮食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俗文化不仅是一个区域内部共同的文化认同形式,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特别是民俗旅游大有可为,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
四、商埠文化
1904 年,济南自行开埠。开埠典礼于 1905 年 11 月 15 日在济南老城的西关外隆重举行。济南的自行开埠使得济南由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济南由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商品集散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在济南交融碰撞,给济南的城市文化增添了新内容、新形式。塑造出济南的现代文明形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开埠也改变了济南传统的城市格局,古城、商埠东西并列,中西建筑风格交融,成为近代中西方城市与建筑文化交流的典型实例。一些优秀的建筑,如胶济铁路办公楼、交通银行济南分行、德华银行、德国领事馆、瑞蚨祥鸿记等,成为了济南特有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