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优化研究
加依达尔曼·巴合提汗
哈巴河县水利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 836700
引言
水库移民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因水库蓄水等工程需要不得不离开原有居住地并重新安置。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我国水库移民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安置水库移民超过 2000 万人,覆盖范围广、人口数量大、安置任务重。为解决移民长期发展问题,2006 年起国家设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并出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移民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与发展保障。该政策实施十余年来,有力推动了移民区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政策目标。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转型,水库移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农村发展进入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振兴转变的新阶段,原有扶持政策存在与新发展目标不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水库移民群体内部呈现出代际差异、区域差异与诉求差异等新特点,对政策的精准性与多样化提出更高要求。
一、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演进与实施现状
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补偿到综合支持的发展过程。早期移民主要依赖一次性安置补偿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后续发展扶持,导致部分移民长期生活困难、发展乏力。2006 年国家设立后期扶持基金,明确每人每年 600 元财政补助标准,2014 年后提高至每人每年 1200 元,并逐步向整村推进、项目引导、产业带动等综合扶持模式转型。政策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极大提升了移民生活水平与社区建设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政策扶持时间有限,多数为期 20 年,缺乏延续性设计,难以保障跨代发展的连续性;二是资金分配与使用机制不够透明,项目选择缺乏群众参与,部分地区出现“重建设、轻运营”“重硬件、轻服务”的倾向;三是扶持内容相对单一,未能充分考虑移民个体差异与多元发展需求;四是政策与地方乡村发展规划衔接不足,导致资源重复投入或政策叠加盲区,影响政策协同效应。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水库移民扶持政策提出的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要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发展支持体系。在此背景下,水库移民作为特殊农村群体,其发展需求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首先,在经济层面,乡村振兴强调特色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水库移民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就业与增收双提升。其次,在生态建设方面,部分移民区地处库区上游、生态保护核心区域,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后期扶持政策需统筹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以绿为本、以养代补”。
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优化的重点路径探索
要实现政策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从顶层设计、资源配置、治理机制与监督体系等多个层面入手,推动扶持政策向系统化、差异化、精准化转型。首先,构建多元发展支持体系,根据移民区实际资源禀赋与人口结构,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包括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经济等,同时引导社会资本、企业力量进入移民区,形成“造血式”发展机制。其次,完善差异化政策供给机制,依据不同区域、不同移民群体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扶持方案,如对老年移民侧重社会保障、对年轻移民强化技能培训与创业支持,对生态脆弱区重点投入环保产业与绿色就业机会。
四、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体制机制困境
尽管政策目标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典型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政策碎片化与部门壁垒明显,不同部门负责不同项目,信息不共享、计划不统一,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与政策重叠浪费。其次,资金流向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一些项目资金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移民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软性需求”,难以形成全面提升效果。再次,政策评估体系不健全,多数以项目验收和资金审计为主,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质量评估指标,难以全面反映政策实施效果。此外,移民参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渠道有限,项目设计多为“自上而下”,导致部分项目落地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不高,甚至引发新的矛盾。因此,必须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政策统筹,建立多层次协同机制,加强移民诉求表达与反馈机制,强化政策响应能力,实现“供需对称、上下联动、精准高效”的政策运行新格局。
五、构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长效机制的制度建议
为实现水库移民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需从制度层面构建长效扶持机制。一是提升政策制度的战略地位,将移民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乡村振兴考核体系,明确目标任务、财政保障与责任分工,推动政策落地有力有序。二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在国家后期扶持基金基础上,推动省级统筹、市县配套、村集体参与的多元资金共建机制,同时鼓励引入社会基金、公益组织、企业参与共建项目,增强资金使用灵活性与绩效性。三是强化政策衔接机制,实现后期扶持政策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农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有机联动,形成政策协同效应。
六、结论
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优化已成为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政策实施现状、发展困境及新要求的系统分析,指出了当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协同、机制创新、治理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水库移民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只有将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系统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形成制度化、系统化、长效化的政策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从“移民安置”向“移民发展”的转型,推动移民区由“补偿型扶持”迈向“可持续振兴”,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归属感与幸福感。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互动,构建数据支撑与政策评估机制,持续提升政策精准度与治理能力,使水库移民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谱写共同富裕与社会进步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王丽娇 , 葛小波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库移民后续发展研究[J]. 云南水力发电 ,2023,39(07):1-5.
[2] 王秋儒 , 谢骠仕 , 汤煜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库移民后续发展思路分析 [J].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3,42(02):58-60.
[3] 邵佳杨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库移民增收对策研究 [D].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 ),2023.DOI:10.27140/d.cnki.ghbbu.2023.0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