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类报刊“三维一体”融合经营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昭
上海学友书店有限公司 上海
一、招考类报刊经营的现状与困境
在传统纸媒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来自政府部门的行政支持,加之报刊本身定位的精准性、垂直性和内容的稀缺性,中国的教育行业媒体曾经风光无限。然而,进入媒体融合转型时代,伴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媒体和传播平台的增多和竞争加剧,教育行业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发行量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曾经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丢失。
教育报刊长期依赖行政渠道,通过“红头文件”推动校园发行。然而,随着报刊治理整顿深化,传统发行模式失去政策庇护。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作业量及校外培训;2024 年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进一步强化教辅材料监管,明确要求清理违规订阅。政策组合拳下,学校教辅采购门槛显著提高,家长经济负担减轻的同时,教育报刊长期固化的“行政订阅 + 摊派发行”模式遭遇根本性冲击,经营收入呈现断崖式下滑。
在此背景下,教育报刊生存艰难倒逼改革转型。受新媒体冲击、教育政策影响和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教育报刊融合发展迫在眉睫。不过,部分教育报刊突出重围,河南台 2016 年创办的《阳光少年报》,通过深耕校园特色、创新新媒体营销,至 2023 年 11 月发行量突破150 万份,成为传统报刊媒体融合转型的典范案例。此外,《中学生报·高招周刊》结合自身资源探索创新与融合经营,走出“三维一体”融合经营模式的教育媒体发展之路。
二、“三维一体”融合经营模式探索
《中学生报·高招周刊》是由市教育考试院和教育报刊总社旗下《中学生报》联合编辑出版,创刊于 1986 年 4 月,1998 年 1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改名为《中学生报》,也是市目前唯和招考部门合办的高招资讯类报纸。
《中学生报·高招周刊》初期的市场推广以“报社—教育部门—学校—学生(订户)”这一链条完成报刊订阅的流程。其后,订户使用邮政专用单(委托中国邮政分公司)投送到户的形式,实现发行收订闭环。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学生报·高招周刊》于2014 年申请了“高招发布”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到了 2017 年,这一平台转由教育报刊总社学生媒体中心新成立的“融媒体部”负责运维。编辑部、综合部与融媒体部实现了横向整合,共同组建了“高招项目团队”。这种“招考内容纸质出版(编辑部)——新媒体平台技术(融媒体部)——市场发行推广(推广部)”的“内容生产、技术应用、渠道分发”的模式,从制度上确保了“三维一体”模式的成功构建。
1. 内容生产的融合
编辑部、融媒体部、推广部共同参加内容选题策划会,根据各部门不同角度的信息,提出贴合当下热点和读者关注方向的选题建议,使“报 + 微”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这种协同机制,实现了内容生产的深度融合,确保选题精准命中读者需求,提升了内容传播效果和用户满意度。同时,多渠道分发策略有效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报刊的市场竞争力。
多平台内容分发: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图文推送的基础上,上线“高招发布”视频号,打造 “高招讲堂”“高招联播” 等音视频服务品牌。以短视频、音频、直播等丰富形式,围绕高招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精准推送内容,广泛覆盖不同需求的考生及家长群体,有效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
2. 技术应用的融合
基于校园渠道的丰富经验和不断上升的直接投递需求,融媒体部与推广部携手合作,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开发了一套用户订阅系统。经过多轮严格测试,该系统于 2017 年在“高招发布”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引入了“报刊订阅在线开卡”。彻底改变传统“报刊订阅方式”。将用户订阅起点从“邮政专用单”转变为 “报刊订阅卡”,用户只需通过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填写收件信息 — 提交信息确认 — 信息汇总入库” 的简单流程。该模式优化了原有的“订阅流程”,将订户到邮政营业网点提交专用单改为手机扫码,缩短了订阅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提升了订阅效率,最终实现了从“纸质订阅用户”到“新媒体用户”的成功转化。
3. 渠道分发的融合
编辑部、融媒体部借助渠道分发的专业优势,走进各渠道,获取一线读者信息。依据不同渠道的特点和用户偏好,对内容进行精准推送。通过渠道收集读者的反馈和意见,编辑能够及时了解读者对内容的满意度、关注点以及需求变化。根据这些反馈,编辑可以对后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内容与读者需求的契合度。同时,渠道分发团队也可以根据内容的受欢迎程度,灵活调整分发策略,加大对热门内容的推广力度,实现内容与渠道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三、“三维一体”模式产生成果初显
1. 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
构建跨部门团队:致力于打破传统报刊社编辑部、综合部与融媒体部之间的边界,组建“高招项目团队”。项目组成员由三部门人员自愿报名,再由项目组管理团队进行筛选产生;同时,实施了成员进出流动机制,确保了原部门的持续运作和传承,也促进了三部门成员在跨部门、跨内容领域的合作。
资源整合与协同作战: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容生产、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各部门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确保了融合经营模式的高效运转。
2. 用户数据积累与精准服务
私域用户池的建立:在系统后端积累用户数据,通过订阅时调查问卷等设计定位用户需求、完成用户画像,以便了解用户特点,为个性化服务和精准营销奠基。
用户互动与反馈机制:利用新媒体平台私信功能,及时为用户答疑,增强用户与媒体黏性,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3. 持续优化与创新
定期更新订阅系统:依据新媒体后台用户需求,顺应互联网支付潮流,跟踪用户需求变动与技术发展趋势,定期优化更新订阅系统,满足用户多样化订阅需求。2018 年,“高招发布”公众号二级菜单上线“个人补订”功能,帮助未及时全年订阅的用户完成后续订阅,实现个人订户零订、破订、补订服务,补充发行征订收入。该功能上线首年实现收入 12 余万元,此后逐年良性循环,保持订阅系统良好服务性能。
拓展传播渠道: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先后上线小鹅通直播间视频号、B 站 直播间等平台,将内容呈现形式从单一图文推送拓展到多平台音视频传播,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4.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提升媒体影响力:通过实施“三维一体”融合经营模式,《中学生报・高招周刊》及其微信品牌在高招信息发布领域影响力显著提升。2024 学年,纸媒订阅占同届高考生的 66.1% ,覆盖全市98.2% 高中阶段学校;截至2025 年5 月31 日,新媒体粉丝超40 万,“10万 + ”作品 6 篇。新媒体互动性增强,推文阅读量、转载量逐年增加,体现了媒体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
拓展盈利渠道:在稳定传统纸质媒体发行收入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媒体平台盈利渠道。借助新媒体广告宣发、付费内容等新增长点,实现经济收益逐年提高,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和丰收。2024 年,新媒体端口广告从无到有收入100 余万。在融合经营模式下,高招项目团队运营的媒介成为“发行经济与广告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报刊品种。
四、结语
生存困境倒逼媒体变革,纵观全国各校园媒体,中国教育报刊社打造“中央编辑部”,实现采编统筹的“行媒云”;《阳光少年报》创新互联网销售模式,推动媒体融合;《学生英语报》AR 教辅类报纸,增强读者互动;《中学生报·中招周刊》“三维一体”融合经营模式经近十年探索运营,使媒介立于招考类媒体第一梯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引发人工智能热潮,新闻媒体也将面临变革发展;同时,技术变革也在重塑教育;介于媒体属性和教育属性的传统教育报刊,应紧跟智媒时代大胆创新探索,必将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