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决策的效果评价及机制探讨
王静
荆门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湖北荆门 448000
引言:重症感染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变,往往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治疗难度较大。传统的单一学科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应运而生。在该模式下,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临床药师作为药物治疗领域的专家,其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决策的效果及机制[1]。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 例。
纳入标准包括:(1)确诊为重症感染,需住院治疗;这意味着患者必须经过专业医疗人员的诊断,确认其感染情况严重到需要在医院接受全面的治疗和监护。(2)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一步骤要求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后,明确表示同意接受治疗,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包括:(1)那些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将不被纳入研究,因为这些严重的基础疾病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2)如果患者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成分有过敏反应,那么他们也不适合参与本研究,以避免过敏反应对患者健康造成进一步的威胁。(3)那些无法按照研究要求进行治疗或无法完成随访的患者,也将被排除在外,因为治疗的不连贯性和随访数据的缺失会影响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即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仅提供必要的药物咨询。研究组则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由临床药师深度参与治疗决策。具体方法包括:
(1)多学科团队组建: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临床药学科、微生物实验室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治疗团队,共同分析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决策: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为医生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并参与治疗方案的调整。
(3)定期评估与调整:多学科团队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2]。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包含了多个关键的医疗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治疗效果、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情况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治疗效果方面,我们关注了治愈率、好转率以及无效率这三个重要的指标。在药物使用方面,我们重点分析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死亡率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采用了 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处理计量资料时,我们使用了均数 ± 标准差来表示数据,并通过 t 检验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对于计数资料,我们以率的形式表示,并运用 χ² 检验来分析数据。最终,我们以 P<0.05 作为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表1 :治疗效果对比临床试验效果对比表

如表所示,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如表所示,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3 :医疗研究数据表

如表所示,研究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为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决策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作为药物治疗领域的专家,临床药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同时,临床药师还能参与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从而降低药物相关风险。多学科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治疗的局限性,实现了各学科间的优势互补 [3]。在此模式下,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多学科协作还能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水平。尽管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决策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临床药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各学科间的沟通与协作尚需加强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养与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促进各学科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
结论
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框架下,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决策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意见和建议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同时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医疗中单一学科治疗的局限性,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治疗方案[4]。展望未来,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水平,应当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和流程,确保临床药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专业作用,为重症感染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欣悦 , 李智 , 杨平 , 等 . 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监护室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研究 [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4,33(08):877-883.
[2]胡君茹 , 刘效栓 . 临床药师参与调整术后血流感染患者抗菌药物 治 疗 方 案 1 例 [J]. 甘 肃 医 药 ,2022,41(07):641-643.DOI:10.15975/j.cnki.gsyy.2022.07.024.
[3]郭咸希 , 何文 , 陈莹 , 等 . 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的治疗及药学监护 [J]. 中国药师 ,2022,25(04):676-681.DOI:10.19962/j.cnki.issn1008-049X.2022.04.021.
[4]郑笑笑 , 张晓伟 , 徐圣秋 . 临床药师对 ICU 重症感染患者药学干预的回顾性分析 [J]. 中国处方药 ,2021,19(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