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思考
梁雅莉
苏尼特右旗第一小学 内蒙古 011200
摘要: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广大美术教师应该积极认识到色彩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应用各项先进、生动的教学方法改进、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深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本文通过分析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实施策略
美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色彩教学则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色彩是视觉艺术的基础元素,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和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色彩教学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发展学生色彩认知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色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色彩的认知和感知,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辨别各种色彩,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情感和感受。
(二)提升学生色彩观察能力
色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色彩,更要求他们学会观察色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色彩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美术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融入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人们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受年龄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学生无法直接从口头讲述中提炼专业知识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优化色彩教学,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感受美术魅力,还能增加知识积累,提升美术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游戏设计兼顾灵活性、趣味性以及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以《色彩的冷与暖》一课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中,教师并未直接讲述冷色调、暖色调的定义,而是设计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以找朋友的方式将颜色与水果固定搭配。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西瓜外皮是什么颜色的……经过初期的提问,学生迅速在一张纸上画出红色的苹果、翠绿色的西瓜皮、黄色的香蕉皮等。接着,教师继续列举不同颜色并鼓励学生以绘画的方式表达不同的食物。“哪些食物更让人有食欲?”经过前期的互动,学生逐渐乐于参与课堂并从不同颜色的食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从后续的总结来看,学生倾向于红色、黄色等颜色的食物。基于学生的选择,教师引入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即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区别及应用场景。游戏化教学的合理融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辅助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秉承寓教于乐的理念,发布游戏内容并做好后期引导。通过“亲身实践和理论引导”,学生逐步把握学科特点,提升美术能力。
(二)设计写生活动,观察社会生活
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通过定期的写生任务,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然和社会环境,形成生命意识,还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感受色彩的变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更要把握好“教师教”与“学生做”间的关联。凭借丰富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在观察外部世界、提炼色彩的同时,将观察融入画卷,转化为观点和情感的表达。每月月初,教师都可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教师可以只规定写生主题,对具体写生内容不限制。基于具体的场景,学生可调动观察能力,提炼、分析其中的色彩。如在一次写生中,学生走进城市牧场看到了绿绿的草坪、五颜六色的小花、黑白相间的奶牛以及正在赶羊的牧羊犬。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学生任选一处景致,利用手边材料绘出多彩世界。一般来说,每个学生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绘制的图画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绘制了牧场上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的学生绘制了人们在牧场上野餐的场景。在最终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鼓励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自己画出的色彩以及自己看到的色彩。通过积极分享,学生既能感受写生的魅力,又能提升运用色彩的能力。
写生是学生接触自然、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和体验自然的主要渠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将他们划分为多个兴趣小组。通过适当的讨论,学生逐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搭建生活情境,优化色彩教学
色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将色彩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他们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关注点均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将自己视为课程的设计者以及学情的倾听者。
以《色彩的情感》为例。在课程讲解中,教师从京剧脸谱中提炼“色彩与情感”“色彩与人物性格”的关联并阐述具体知识点。“生活中,我们还能在哪些场合看到有‘内涵’的色彩?”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认为,红色的太阳和金黄色的阳光总会给人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有的学生认为,深蓝色的海洋总会给人一种压抑、难过的感觉。凭借高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尝试着以色彩表达“早上的校园”“晚上的校园”“晴空万里时的校园”“阴云密布时的校园”。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学生能够利用颜色的变化表现不同时间的校园,并将情感融入不同天气下的校园描绘中。与传统的评价策略不同,教师选择相同学生的不同作品并将它们拼接起来。经过色彩使用的对比,让学生回顾《色彩的情感》的内容,巩固相关美术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色彩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以及创造力。通过生活环境,学生可以观察其中的色彩,从色彩的明与暗中提炼色彩表达技巧,创新色彩表达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关注具体知识点的呈现,还要关注色彩与文化传承,色彩与改造实际生活间的关联。通过角色的及时转化,引导学生逐步把握学科特点、感受学科魅力,提升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孔生骏.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探析[J].流行色,2023(2):124-126.
[2]杨琦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重要性与策略研究[J].色彩,2023(9):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