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物理“素养导向型课堂” 的研究
赵东荣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 3630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核心素养已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标尺。高中物理作为探索自然规律的基础学科,承载着培育科学思维、锤炼实践能力的重任。“素养导向型课堂”在新课标要求下,必须转变为超越课本、融合学科、结合真实实践的新型课堂。以突破传统知识本位教学为使命,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沉浸式探究与深度思考,让物理学习成为滋养创新精神的沃土。构建这一课堂模式,不仅是顺应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更是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筑牢根基的重要路径。
1、高中物理“素养导向型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1.1 内涵
高中物理“素养导向型课堂”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灵魂,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维度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师不再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天体运行、解析电路原理等探究中,构建系统的物理认知体系;通过建模分析、质疑论证等思维训练,培育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实验设计、数据研讨等实践活动,锤炼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更在探讨核能应用、环境保护等议题时,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2 意义
这种课堂模式如同点亮求知的火种,以过山车的力学原理、智能家居的电磁奥秘等鲜活案例,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好奇与热爱。通过项目式探究、跨学科融合等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在设计桥梁模型、优化能源方案的实践中,淬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从教育发展层面看,“素养导向型课堂”是推动物理教学从“知识灌输”迈向“素养培育”的关键一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在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偏重知识传授
部分教师仍困于传统教学思维,将物理课堂异化为概念与公式的堆砌场域。在讲解动能定理时,过度聚焦公式推导与题型训练,忽视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视角解释生态系统运转;在电磁学教学中,鲜少将麦克斯韦方程组与 5G 通信技术发展相联结。这种重知识轻素养的倾向,导致学生虽熟记定理,却难以形成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2.2 教学方法单一
讲授式教学的惯性仍在课堂中延续,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让物理学习沦为被动接受。实验课上,学生按部就班重复教材步骤,缺乏自主设计实验、分析误差的机会;理论课中,抽象概念的讲解缺少生活情境支撑,难以激发探究热情。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桎梏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3 教学评价片面
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如同狭窄的标尺,无法丈量学生素养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多关注选择题正确率、计算题得分,却忽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批判性思维展现,漠视实验操作时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难以捕捉其在科学伦理讨论中迸发的责任意识。这种片面评价不仅误导教学方向,更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高中物理 “素养导向型课堂”的构建策略
3.1 明确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纲,重塑教学目标体系。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教学中,除掌握公式应用的知识目标外,更设定“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复杂受力场景”的科学思维目标,“设计斜面实验验证定律”的科学探究目标,以及“探讨安全带设计中的物理原理”的社会责任目标。多维目标的精准设定,为课堂教学指明素养培育的清晰方向。
3.2 整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应打破教材局限,挖掘物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深层联结。讲解“机械振动”时,引入桥梁共振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能量传递规律;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结合核电站运作与核废料处理争议,激发学生对科技伦理的思考;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教学中,通过将卫星导航、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融入课堂,让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可探究的真实问题。
3.3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以多元教学法激活课堂生命力: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抛出“如何利用太阳能优化校园照明”的课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围绕“航天器变轨原理”展开辩论,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理解;项目式学习则让学生化身“工程师”,从设计小型发电机到模拟天体运动,在实践中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跃升。
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过程 + 结果”、“知识 + 素养”的立体评价网络。除传统纸笔测试外,增加实验操作评分、课题研究报告、课堂思辨表现等评价维度;引入学生自评反思、小组互评建议,结合教师专业点评,形成多视角反馈。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动态记录学生从“提出猜想”到“优化方案”的全过程,让评价成为推动素养发展的助力而非束缚。
结语
高中物理“素养导向型课堂”的构建,是一场重塑教育价值的深刻变革。从目标设定的精准锚定,到教学内容的鲜活重构;从方法创新的多元探索,到评价体系的科学完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未来,教师需持续深耕课堂实践,让物理学习真正成为滋养科学精神、培育创新人才的源头活水,为时代发展输送兼具知识厚度与思维锐度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研究——以“分子动理论”为例 [J]. 朱晓玲 ; 杨焱棱 ; 袁令民 . 物理通报 ,2022(12)
[2] 指向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 [J]. 张飞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19)
[3]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J]. 赵仕芳 ; 王较过 ; 贺莹晖 . 湖南中学物理 ,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