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与促进策略
王蕾
芦山县双石镇中心幼儿园
引言
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幼小衔接不仅涉及知识的过渡,更是幼儿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阅读习惯作为幼儿学习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学习的适应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一、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一)阅读习惯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阅读习惯对其认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阅读不仅是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更是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能够促进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与持久性。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将注意力持续聚焦于文字和画面,这种注意力的集中训练有助于其在小学阶段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同时,阅读中的信息处理过程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分析与综合等。例如,当幼儿阅读一个简单的故事时,他们需要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种对情节的梳理有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阅读还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幼儿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概念和事实性知识,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够帮助幼儿在小学阶段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在认知发展上占据优势。
(二)阅读习惯对幼儿语言能力的促进
阅读习惯对幼儿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阅读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这些词汇通过上下文的语境被幼儿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扩展其词汇储备。研究表明,词汇量丰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上往往表现得更为出色。其次,阅读有助于幼儿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故事书时,幼儿能够接触到各种句子结构和语法形式,这些语言输入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例如,通过阅读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儿能够学习到主谓宾结构、形容词的使用等基本语法知识。此外,阅读还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仿书中的人物对话和叙述方式,幼儿能够学会更丰富、更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自信和流畅。这种语言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对其整体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阅读习惯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阅读习惯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从情感角度来看,阅读能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在阅读故事时,能够与书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快乐、悲伤、恐惧等不同情绪。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例如,通过阅读关于友情的故事,幼儿能够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从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阅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元素,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幼儿能够学习到诚实、勇敢、善良等美德,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此外,阅读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在阅读分享活动中,幼儿能够与同伴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种交流过程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其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
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家庭阅读环境与支持的不足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庭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家庭阅读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家庭阅读资源匮乏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家庭缺乏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和绘本,家长往往更关注幼儿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表明,家庭藏书量与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呈正相关,缺乏丰富的阅读资源,幼儿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家长的阅读意识淡薄也是制约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部分家长自身阅读习惯不佳,对幼儿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的阅读行为和态度对幼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家长若缺乏阅读兴趣,幼儿也很难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家庭阅读指导的缺失也不容忽视。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阅读,导致幼儿阅读时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例如,许多家长在阅读过程中未能引导幼儿思考和提问,只是简单地朗读文字,这样的阅读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幼儿园阅读教育的局限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但目前幼儿园阅读教育仍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阅读教育目标的片面性是一个显著问题。许多幼儿园将阅读教育的重点放在识字和拼音上,忽视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导致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压力和负担,难以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其次,阅读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限制了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幼儿园阅读教学多以教材为主,缺乏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难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研究表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此外,阅读教学方法的落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幼儿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集体朗读和简单讲解,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三)幼儿阅读兴趣与自主性缺失的原因
幼儿阅读兴趣与自主性的缺失是当前幼小衔接阶段阅读习惯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当是导致幼儿阅读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阅读材料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例如,一些阅读材料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导致幼儿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其次,缺乏有效的阅读激励机制也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和家庭往往缺乏对幼儿阅读行为的及时奖励和鼓励,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导致阅读兴趣的逐渐消退。此外,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不足也是影响其阅读自主性的重要原因。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信心。例如,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内容时,往往无法独立解决,从而放弃阅读。这种依赖性阅读模式不利于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影响了其阅读自主性的形成。
结论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更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阿苏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探究 [J]. 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 ,2024,(06):55-57.
[2] 马玲玉 .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A]2024 年第二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C].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2024:4.
[3] 杨明慧 .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0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