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作业的应用与探究
李季梅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惠小学 甘肃平凉 744000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强调,英语课程应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思维品质。“这一导向促使英语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语言能力为根基、学习能力为支撑、思维品质为导向、文化意识为底蕴的思维素养培育。当前教学实践存在挑战:作业形式单一、忽视实践应用,使得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为了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作业的应用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作业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通常由教师所主导,布置作业相对单一,使得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而“双减”更注重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设计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作业中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和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1]。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作业应用
(一)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作业任务划分为难度不同的层级,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双减”背景下,教师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一刀切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兴趣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系统设定基础巩固层、拓展创新层以及能力提升层三类作业目标。基础层聚焦知识记忆和理解,充分保障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关键内容;提升层聚焦分析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型主要是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考,持续拓展学生的学科边界。通过系统化的分层设计,作业不仅仅是机械重复,而是精准适配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应综合性评估学生的进展,优化调整层级任务,充分保障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士气的挑战中获得进步与成长,同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赵州桥》教学时,教师应基于文本主题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层作业,初步识别测量结构和提取关键信息,如要求学生绘制赵州桥的简图,并在文中描述“石料材质”“拱形设计”,帮助其直观理解建筑特点,强化细节把握和词汇记忆。能力提升层作业聚焦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分析,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撰写短文比较古代桥梁和现代桥梁的功能差异,并简述“千年不倒”的原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拓展层作业侧重于创造性应用,引导学生化身“未来建筑师”,设计一座融合赵州桥元素的环保桥,并说明其创新之处,推动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批判性思维有效结合。这一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能实现“双减”的减负增效要求,还能真正服务于差异化成长,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传承赵州桥这一中华文化遗产的核心内涵[2]。
(二)设计学科融合作业
学科融合作业主要是将传统学科壁垒打破,以跨领域知识整合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多维认知。在实践中,教师应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为锚点,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社会、艺术以及科学等元素,构建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链。作业设计要严格遵循主题统整、思维贯通以及实践驱动的基本原则,在跨学科探究过程中融入语言训练。由此,不仅能实现“以语用能力统整多元智能”的目标,还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在开展《蝙蝠和雷达》教学时,教师可系统设计主题作业“仿生科学探秘”。首先,观察启思。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蝙蝠夜间活动的视频片段,用“先发现……接着注意到……最终推测”的观察句式撰写科学日志。其次,实验验证,将学生划分成不同个小组,制作橡皮筋模拟声波、直筒模拟耳廓的简易声波反射模型,精准测量不同距离下“声波”的反弹时间,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归纳总结。最后则是迁移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蝙蝠- 雷达”的仿生学对应关系,自选自然界生物特征,撰写科普短文《_ 的启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生物特性 - 科学原理 - 技术应用”的表达支架,示例指导:“蜻蜓翅膀末端的翅智痔痣消除飞行震颤,基于生物特性描写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减震原理,据此设计的飞机平衡锤使飞行稳定性提升 30% ”这一段落中描述了生物特性、科学转化与技术应用,有效实现了科学探究和说明文写作的有效融合,还能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及效率 [3]。
(三)设计情境化作业
情境化作业的关键主要是将语文知识、技能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融入学生可感知、可参与可实践的真实情境中。它超越了孤立的知识点操练,注重在真实的语境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认知动力,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工具去观察、体验、思考以及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自然地达成对语言迁移运用、理解内化以及素养提升的目标。例如,在开展《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的教学时,这两篇文章主要展现的是父母之爱的细腻和深沉。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并将其转化成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教师基于单元核心目标,设计连续性情境化作业,引导学生精读全文,聚焦文中那些通过具体场景、细节描写来刻画父母之爱的精妙笔法,让学生明确“深情”通常隐藏于平凡细微的日常举动中。接下来,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核心任务情境:邀请学生担任“家庭温情观察员”,在规定时间内,带着课堂上习得的观察视角和方法,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自己家庭生活中体现父母关爱的一个具体瞬间或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尝试模仿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技巧,用文字生动地描述这个场景。通过这一策略,不仅能让学生完成文本细读、生活观察、细节捕捉以及情感体悟等任务,还能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4]。
三、结语
综上,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性作业应用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创新性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效率。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设计分层作业、学科融合作业以及情境实践作业。由此,不仅能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培养其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元军 . 优化作业设计,助力“双减”落地——评《小学语文创新作业多元设计》[J]. 语文建设 ,2025,(08):83.
[2] 王娟.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J]. 河南教育( 教师教育 ),2025,(02):12-13.
[3] 王悦 . 小学语文有效化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探究 [J]. 新校园 ,2025,(01):74-75.
[4] 冯志强 . 妙趣横生的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研究——评《小学语文创新作业多元设计》[J]. 语文建设 ,2025,(02):83.
作者姓名:李季梅
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惠小学
邮编 :743400
出生年月:1985.11.10 女,汉
户籍:甘肃静宁
学历:本科
职你: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课题:课题批准号: PL[2024]LXH6871
课 题 名 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创新性作业的应用与探究
负责人: 李 季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