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市违法建筑的现状及治理对策初探

作者

陈茜

衡阳县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湖南衡阳县 421200

城市违法建筑作为城市发展中的 关 尤其是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土地资源越来越 违法建筑不仅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规划布局,而且还对公共安全、 面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城市违法建筑的现状,从中找到有效的治理对策,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而且还能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1 城市违法建筑的现状

1.1 缺少法律意识

部分违建当事人对城市建设 普遍认为在自家土地、旧房宅基地或者是院内进行建设理所当然, 后果认识不足,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即便被发 罚款成本微不足道。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 于法律意识缺失所引发的城市违法建筑问题,对城市规 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违法建筑的随意搭建完全无视城市规 局,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城市功能分区过于混乱。

1.2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是 由于监管漏洞较多,无形中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严 规划、城管、住建等各部门间存在职责交叉与 法建筑时存在执法宽松软现象,部分违建当事人 法部门无法严格依法执行拆除等处罚措施 [2]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而违建者利 查难的方式无法及时发现违建。而卫星遥感、无人机巡 是由于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也缺少专业人才作为支持,所以无法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1.3 城市规划滞后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其存在滞后问题,无形中为违法建筑的产生创造诸多条件,给城市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当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无法精准预判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产业升级等需求,此时就会出现土地利用不合理、功能分区混乱等情况。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不断变化,原有的规划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需求,但是部分城市规划长时间没有进行修订和完善,老旧的规划指标和布局无法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比如部分老城区规划时对停车场地的预留严重不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居民为解决停车问题,便在公共区域、小区周边擅自搭建停车棚等设施,进而形成违法建筑。

2 城市违法建筑带来的不良影响

2.1 破坏城市规划与市容市貌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科学布局与长远设计,违法建筑的随意搭建完全无视规划要求,打乱城市功能分区,阻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部分违法建筑占用城市道路红线,导致道路狭窄拥挤,影响交通通行效率,或者在城市绿化带、公共广场等区域违建,侵占公共空间,进而降低城市宜居性 [3]。由于违法建筑风格杂乱、质量参差不齐,与周边合法建筑格格不入,所以会严重破坏城市整体景观风貌,不仅损害城市形象,而且还会降低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2.2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多数违法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审批和质量监管,所以无法保证施工质量,由于建筑材料不合格,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所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遭遇地震、火灾等灾害,极易发生坍塌、火灾蔓延等严重事故,进而威胁违建内人员以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违法建筑还会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比如将住宅改为生产加工场所,在不具备安全条件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无疑会增加安全风险。

违法建筑的存在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大量土地被违建占用,无法进行科学规划和高效开发,不仅降低土地利用效率,而且还会阻碍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3 城市违法建筑的治理对策

3.1 完善法律法规

当前不同地区对于违法建筑的认定存在差异,所以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对违法建筑的判断缺乏统一尺度,影响执法公正性与严肃性。因此要从国家层面的立法修订或者出台统一的司法解释,清晰明确违法建筑的内涵,详细列举违法建筑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按照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临时建筑超期未拆除等类型,并对每种情形进行细致解释说明[4]。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罚时的处罚力度不足,处罚方式也较为单一,无法对违法建设行为形成有效威慑,所以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根据违法建筑的规模、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罚款标准。尤其对于恶意违建,或者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和公共安全的违法建筑要提高罚款额度,使其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收益。除罚款外,还要增加信用惩戒、限制从业等处罚手段,以建立违法建设者信用档案为基础,将其违法建设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其在信贷、招投标、行政审批等方面进行限制。

在违法建筑查处过程中,执法程序的规范与执法保障机制是其中的重点,所以在执法程序上要制定详细的执法流程指南,明确从发现违法建筑、立案调查、作出处罚决定到执行处罚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与时间节点。还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明确告知当事人在执法过程中享有的陈述、申辩、申请听证等权利,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听证等活动。城市违法建筑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长效法规机制进行约束,还要制定专门的违法建筑治理法规,对违法建筑的预防、查处、后续监管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规范。最后定期对违法建筑治理法规进行评估与修订,根据实际治理情况和城市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完善法规内容,以此来强调法规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依法处理违法建筑现场,如图1 所示)。

3.2 落实职能部门监管职责

相关部门利用立法,或者政府文件等形式,对各职能部门在违法建筑监管中的职责进行准确的划分和界定。由于城市违法建筑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作战,所以要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基于此,首先搭建违法建筑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通过该平台实时共享违法建筑的线索发现、规划认定、执法查处等信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5]。其次,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针对一些重大、复杂的违法建筑案件,组织规划、城管、住建、公安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以便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此外,还要建立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部门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协调各项工作的同时,保证监管工作有序推进。

为保证职能部门履行违法建筑 合 的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定期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对监管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 令限期整改。最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在 徇私舞弊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有利于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促使各职能部 极主动的履行监管职责。

3.3 完善城市规划配套设施

完善城市规划配套设施 减少引发违规建筑的原因。基于此,首先要保证城市规划 产业发展、交通流向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同功能区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 市新区开发中,提前规划好公共交通枢纽、 针对当前城市存在的配套设施不足问题, 加强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设施建设, 提高 ,解决居民生活不便问题,减少因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居民私自搭建行

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配套设施规划也要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城市人口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配套设施规划。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收集居民对配套设施的使用反馈和需求信息,为规划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另外,积极鼓励公众参与配套设施规划,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促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居民实际需求,以此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完善的规划配套设施需要严格的监管,才能够保证各项设施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在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建设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保证其与规划要求达成一致,对没有按照规划要求建设配套设施的项目要责令整改。还要建立规划实施跟踪监督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建设单位擅自改变配套设施用途或减少建设规模等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此外,加强对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责任追究,对由于监管不力或者违规建设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以此来保证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建设落到实处。

城市违法建筑问题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影响,由于违建现状复杂,形成原因多样,所以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违法建筑治理提供坚实法律依据。还要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形成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并不断完善城市规划配套设施,从源头上减少产生违法建筑的诱因,这样才能够有效治理城市违法建筑问题。

参考文献:

4 结语

[1] 蔡思言 . 违法建筑治理中行政执法问题的若干思考——以 N 市为例 [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15):80-82.

[2] 徐施烨 . 治理与善治视域下城市违法建筑治理问题分析——以温州市为例 [J]. 大众标准化 ,2021,(14):28-30

[3] 颜晓娜 , 郭湘闽 . 基于主体观点决策评估方法的城市更新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以深圳市城中村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治理实施办法为例 [J]. 规划师 ,2021,37(12):43-49.

图1 依法处理违法建筑现场

[4] 刘荣飞 . 城市违章建筑规范化处理与治理对策分析 [J]. 居舍 ,2021,(11):158-160.

[5] 张倩茹 , 王韬 , 朱一中 . 广州市新增违法建设治理对策研究 [J]. 上海城市管理 ,2020,28(01):46-52.

作者简介:陈茜(1980.5-),女,大专,工程师,湖南衡阳,汉族,从事工作:建筑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