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助振兴 特色产业促发展
王修杰
安徽国控集团党群工作部 安徽阜阳 236115
一、基本情况
姬庙村位于颍州区九龙镇东南部,全村 1015 户、4252 人,耕地面积 5010 亩。村党总支下设 2 个党支部,现有党员 86 名,村“两委”成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 38 岁。2021 年换届之前,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换届后,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工作号召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2024 年,姬庙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 160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4 万元,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均呈现了较快增长趋势。
近年来,姬庙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利用优势,多点发力、均衡发展,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人居环境发生“新变化”,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逐步探索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先后获得“阜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1. 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精气神”。2021 年换届以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新进村“两委”班子成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培养储备 4 名村后备力量。为开拓“领头羊”视野和眼界,村党组织书记先后赴苏州、岳西等地沉浸式学习,安排其他村“两委”成员每年分批次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代表到小岗村、王家坝、阜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接受红色教育,重温革命精神,强化党性锻炼。村党组织注重从加强日常管理、党性教育、健全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定期听取党员思想汇报、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与在村党员谈心谈话、对部分党员提醒告诫等方式,紧扣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对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利用“三会一课”、党校培训、理论宣讲、红色考察、党建文化引领等多种方式,抓好党员的思想建设,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仰。完善组织生活交流、评价措施,村“两委”成员虚心接受党员批评和工作建议,及时纠偏纠错,提升工作能力。精准使用党费和党建帮扶资金,改善党员活动室电教、网络设施,更新会议桌椅,设立党建专栏等,党建阵地更加强大。村党组织强了,凝聚力逐步增强,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村党组织建立“乡土人才库”,摸清人才“家底”。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创业,遴选 1 名优秀代表进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推荐优质项目、帮助流转土地、协助招工等举措,先后吸引 5 名产业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有成人士回村创业。村党组织围绕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理思路、寻良策、定措施、抓落实,制定了“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稳步发展、持续增收”发展思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种植、红薯种植及加工、精品大豆种植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增长。
2. 立足产业发展激发“新活力”。村党组织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方向,2023 年,村“两委”班子会同驻村工作队,深入凤阳小岗村,颍州区三星村、掩龙村等地考察调研,依托本村土地资源,流转土地 200 亩,种植酒用小麦,当年就取得了丰产丰收,获得销售收入 34 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15 万元。2024 年,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至 500 亩,经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再次获得稳产丰产,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 80 万元。尝到了种植业带来的甜头,村党组织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发展现状 , 而是将目光瞄准了优质红薯和精品大豆等产业,经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综合市场需求,流转土地300 亩种植优质红薯、200 亩复合种植大豆玉米,采用“种植科技化、耕作机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的模式,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自主管理、自主销售,最大化节约成本,当年红薯种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项目均获得成功,分别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28 万元、13万元。红薯、大豆等产业已成为村里一项稳定、新兴的长效强村富民产业。
3. 强化资产管理绘就“新画卷”。姬庙村在稳步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安徽国控集团帮扶以来,聚焦皖北地区土地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积极投入帮扶资金,帮助谋划实施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21 年以来,帮助实施各类项目 30 余项。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盘活用好低效闲置资产资源,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将村级70 万元闲置资产入股2 户农业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3.5 万元。引进 1 户企业入驻帮扶车间,每年固定获得租金收入 4.3 万元。将村内沟河塘和闲置农机进行租赁,每年获取收益近万元。光伏电站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为保证光伏发电安全高效运行,安排专人维护,及时更换损毁设备,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每年为村带来 30 万元的稳定收入。在党员群众共同努力下,2024 年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 160 万元大关。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2025 年 1 月,姬庙村举行了首次集体经济成员分红大会,共对全村 791 名 60 岁及以上集体经济成员进行分红,分红金额 15.82万元。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村党组织注重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种养殖业等主导产业,鼓励 12 户家庭农场、农业种植专业合社流转土地2000 余亩,集中种植洋葱、生姜、花生、辣椒、药材等农作物,带动 200 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约 0.6 万元。带动 10 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散户养猪 3000 余头、养羊 2000 余头、养牛20 余头等,全年农业产值达7000 余万元。
经验启示
姬庙村的成功发展有三个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 : 一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有“主心骨”。选优配强村干部,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 二是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有“新赛道”。找准传统种植与现代产业发展结合的新赛道,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利用帮扶单位资金支持,稳步推进村级产业发展 ;三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产业发展有“持久力”。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农民干事创业、增收致富能力,实现集体经济与群众致富共赢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王修杰(1984 年5 月19 日——)男,汉族,安徽六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中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乡村振兴;工作单位:安徽国控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助理,阜阳市姬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