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技术研究

作者

李健

平山县园林绿化管护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050400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园林品质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1 提升城市形象

精细化的园林绿化管理能够打造出整齐美观、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精心设计和布置的花草树木、园林小品等,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一些著名旅游城市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的特色园林景观,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名片[1]。

1.2 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的园林绿化布局和养护能够有效调节城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减少噪音污染。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能够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1.3 满足市民需求

城市园林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精细化管理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环境,满足市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例如,完善的园林设施、干净整洁的道路和广场等,让市民在园林中享受愉悦的时光。

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部分地区的园林管理部门仍延续着粗放式的管理思维,未能与时俱进地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在项目规划阶段往往缺乏整体考量,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脱节,造成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这种滞后的管理方式不仅影响景观效果,也制约了城市绿化品质的提升。

2.2 资金投入不足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日常维护都需要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但受制于地方财政压力,很多城市难以保障充足的养护经费,导致绿化设施老化破损、植物长势衰弱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养护技术水平低

园林养护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许多一线工人缺乏系统的植物学知识和规范的养护技能培训 [2]。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借经验进行简单的修剪和喷药,难以针对不同植物的特性采取差异化的养护措施,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影响了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

3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技术

3.1 精细化管理策略

3.1.1 制定科学规划

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这项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自然因素,同时也要兼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在具体规划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不同植物的生态互补性,通过合理的空间配置和季相搭配,创造出富有韵律感的立体景观效果,让城市绿地展现出春华秋实、四季皆景的优美画卷。

3.1.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园林绿化管理规范体系,对各个职能部门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进行清晰界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对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期维护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可以设立专门的巡检小组,每月对辖区内的绿化植物进行生长状况检查,并建立详细的养护档案,确保每项管理措施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完善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养护单位给予适当激励。

3.1.3 加强人才培养

要着力提升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可以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分享先进的养护经验;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技术标准。特别要加强对一线养护工人的实操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植物养护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技巧。同时要注重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3.2 养护技术要点

3.2.1 植物修剪

针对各类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景观塑造需求,需要采取差异化的修剪策略。乔木类植物应重点去除枯死枝、病虫枝及影响树形美观的徒长枝,通过疏剪和短截相结合的方式维持树冠通风透光;灌木类则需依据其观赏特性进行造型修剪,可采用几何式或自然式等不同手法。修剪时要注意保留适当芽位,既控制生长势又促进侧枝萌发,同时要避开植物生长旺盛期,选择适宜季节进行操作。

3.2.2 灌溉施肥

园林植物的水分和养分供给需要建立动态调控机制。灌溉方面要综合考虑植物种类、生长阶段及天气状况,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在高温干旱时段适当增加频次但控制单次水量;施肥管理要遵循 " 薄肥勤施 " 原则,根据植

物物候期调整氮磷钾配比,在萌芽期和花芽分化期等重点时段追施专用肥料。

特别要注意避免大水漫灌和过量施肥,防止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

3.2.3 病虫害防治

构建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通过设置监测点及时发现疫情;其次要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瓢虫防治蚜虫、使用性诱剂干扰害虫交配等;化学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药剂,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频次,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抗药性产生。同时要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3.2.4 土壤管理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先决条件。要定期检测土壤理化性质,包括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和 pH 值等指标。对于板结土壤应采取深翻、添加腐殖质等措施改善结构;针对养分缺乏的地块,可施用缓释肥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改良。特别要注意喜酸植物和耐碱植物的种植区域,通过施用硫磺粉或石灰等调节剂将土壤pH 值控制在适宜范围。

3.3 新技术应用

3.3.1 智能化灌溉系统

现代园林养护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正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通过部署在绿化区域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微型气象站,实时采集环境参数,结合植物需水模型自动计算最优灌溉方案。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远程监控灌溉过程,系统还能根据天气预报智能调整灌溉计划。实践表明,这种精准灌溉方式较传统方法可节水 30% 以上,同时显著提升灌溉均匀度,确保各类植物都能获得适宜的水分供给。

3.3.2 无人机监测

无人机遥感技术为园林植物健康监测提供了全新手段。搭载多光谱相机的高空无人机可快速完成大范围绿化区域的影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标记疑似病虫害区域和生长异常植株。相比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5-8 倍,且能发现人眼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获取的数据可与 GIS 系统对接,形成可视化健康图谱,为制定针对性养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3.3 大数据管理平台

构建园林绿化大数据中心是实现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支撑。该平台整合了植物生长监测、养护作业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市民反馈等多源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挖掘数据价值 [3]。例如,通过分析历史养护数据可优化作业流程,结合市民满意度调查能改进服务品质。平台还具备预警功能,当监测指标超出阈值时可自动推送告警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做出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技术是提升城市园林品质的关键。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和景观效果。未来,应不断加强对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珏 .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精细化管理实践作用 [J]. 花木盆景 ,2024,(08):114-115.

[2]田振振 .D 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D]. 山东财经大学 ,2024.

[3]根民 . 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 [J]. 居业 ,2024,(03):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