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林延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凤城镇 350500
引言
在初中英语课程体系中,阅读教学是连接语言知识与实际运用的关键桥梁,对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和文化意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下教学中,填鸭式讲解、碎片化提问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究文本。问题链教学以连贯、递进的问题序列引导学习,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研究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困境,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化与科学化。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链应用意义
1.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困境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模式方面,部分教师仍采用 “讲解 - 翻译 - 练习” 的传统模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机会。问题设计上,提问往往零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多聚焦于词汇、语法等表层知识,忽视对文本主旨、逻辑关系的深入挖掘。此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导致基础薄弱学生难以跟上节奏,学习积极性受挫;而学有余力的学生无法得到思维拓展,限制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整体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1.2 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问题链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将多个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有序组合,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序列。其内涵在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该模式具有系统性,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和文本核心内容设计,各问题间紧密联系,形成完整体系;逻辑性体现在问题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层次性则表现为问题涵盖不同思维层次,从记忆、理解到分析、评价、创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使学生思维不断进阶。
1.3 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具有显著价值。从学生角度,问题链能激发学习兴趣,以悬念式、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其主动投入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可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不同层次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促进思维品质发展。从教学角度,问题链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框架,便于把控教学节奏和重难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助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机制
2.1 问题链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促进作用
问题链通过设置趣味性、悬念性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教师以与文本相关的开放性问题或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如阅读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前,提问 “如果让你计划一次跨国旅行,你会做哪些准备?”,引发学生好奇心和讨论热情,使其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阅读。阅读过程中,递进式问题不断设置悬念,如在情节类文本阅读时,提出 “主人公接下来会如何应对困境?”,促使学生持续保持阅读期待,主动探索文本内容,将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求知,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2 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的路径分析
问题链为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搭建了阶梯。在阅读初期,通过事实性问题引导学生获取文本表层信息,如 “文章提到了哪些关键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随着阅读推进,分析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结构、逻辑关系,如 “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故事?”,促使学生思考文本内在逻辑。最后,评价性和创造性问题,如 “你如何看待文中人物的行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知和价值观,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表达,从表层理解深入到对文本内涵、主题的把握,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度解读。
2.3 问题链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原理问题链依据思维发展规律设计,能够系统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低层次问题如理解性问题,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文本基本框架;中层次的分析性问题,引导学生拆解文本结构、剖析语言特点,培养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高层次的评价性和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突破文本限制,发表独立见解,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不同层次问题的有机结合,形成思维训练的完整链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实现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问题链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3.1 基于问题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链进行阅读教学设计,需以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文本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明确教学重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链,阅读前问题侧重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引发阅读兴趣;阅读中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阅读后问题聚焦知识迁移和思维拓展,如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续写或辩论。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教学目标。
3.2 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要点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要把握问题链的节奏和引导方式。合理安排问题呈现时机,在学生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分阶段抛出问题,避免问题过于集中或过早暴露文本关键信息。提问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肯定正确答案,对错误回答耐心引导,帮助学生修正认知。同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链,应对学生的突发疑问和生成性问题,确保教学过程流畅且富有成效。
3.3 问题链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问题链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表现、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和表现,通过作业和测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个性化学习策略,同时总结教学经验,优化问题链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结论
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探究作用机制并提出实践策略可知,合理运用问题链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深度阅读、培养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链优势,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完善评价反馈,推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革新,切实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实现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珍珍 . 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亚太教育 ,2023,(11):136-138.
[2] 冯雪 , 陈雪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4,(05):154-156.
[3] 纪连玉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华夏教师 ,2025,(S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