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通信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管理优化研究

作者

刘开新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身份证号码:3604031998XXXX0918

近年来,随着 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通信工程项目呈现投资规模大、技术更新快、施工周期紧的特点,对项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招投标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环节,直接影响资源配置与工程质量。但受管理模式、制度设计、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制约,部分项目在全过程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通过全过程管理理念优化招投标工作,提升规范性与科学性,已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通信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管理概述

(一)通信工程项目的特点与招投标的重要性

通信工程项目具有系统集成度高、技术更新快、建设周期紧等特点,涵盖通信线路、传输设备、无线基站、核心网、数据中心等多个技术子系统。设备选型、施工方案与技术参数需与整体网络结构相匹配,稍有偏差便会影响传输速率、网络稳定性与覆盖范围 [1]。招投标作为项目实施前的关键环节,决定着供应商与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与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进度管控。科学、规范的全过程招投标管理,有助于防范因信息不对称、管理漏洞等问题引发的质量隐患、超支与工期延误。

(二)全过程管理的内涵与框架

全过程管理强调覆盖项目启动、招投标、实施、验收、运维等各阶段,形成系统、闭环的管理模式,确保信息流、资源流、决策流高效衔接。通信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管理包括前期准备、文件编制发布、投标开评标、合同授标与履约监管等环节。前期准备需明确需求、标准与预算,文件编制要确保技术、商务条款严谨,开评标阶段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择优选定中标方,合同履约阶段需明确权责与风险分担。全过程管理核心在于提升决策科学性与透明度,降低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管理风险。

二、通信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部分项目在启动阶段,需求分析缺乏深度,未结合通信网络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系统论证,导致技术方案不明确,易引发后续设计变更与成本增加。此外,市场调研环节缺失,缺乏对供应链资源、设备技术路线、价格趋势的全面掌握,影响了招标方案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二)招标文件编制与发布阶段的问题

招标文件是指导投标单位编制方案与报价的基础性文件,部分项目中,技术规范编制不严谨,存在设备技术指标描述模糊、未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设定参数范围的问题。例如,光缆衰减指标未明确按照标准控制在 ⩽0.34 dB/km,导致后续技术选型争议。同时,商务条款设计不合理,缺少工期、质量、售后等关键指标的量化约束,影响履约管理效果。此外,信息发布渠道单一、透明度不足,削弱了招标的公正性与行业竞争活力。

(三)投标与开评标阶段的问题

尽管大部分通信工程项目已采用电子化开评标系统,但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信息不对称、技术评审主观性强等问题 [2]。首先,招标方未能实时公开答疑与补遗信息,导致投标单位理解偏差,影响方案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其次,评标过程中部分专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通信传输、无线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技术理解不深,影响评审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四)合同授标与履约监管阶段的问题

合同条款设置存在漏洞,风险分担、违约责任、质量保修等关键条款表述不清,易引发履约争议。同时,缺乏动态履约监管平台,项目实施过程信息反馈滞后,质量、进度、成本偏差难以及时纠偏,导致项目管理效果打折扣。

(五)信息化与智能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尽管部分大型通信运营商与重点项目已部署招投标信息平台,但系统整合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供应商资质、历史业绩、履约评价等数据未实现共享,影响了全过程数据决策的准确性。同时,缺乏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应用,信息可追溯性与过程透明度不足,制约了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通信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管理优化路径与策略

(一)前期准备阶段的优化措施

针对大型通信工程,需开展系统化的需求分析与可研论证。例如,在5G 室分系统建设项目中,应结合既有建筑物结构、用户密度、网络信号覆盖盲区,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明确频段、功率密度、设备布点位置,确保方案切实可行。同时,建议依托运营商或行业协会,建立权威供应商信息库,整合设备参数、典型工程案例、售后能力及信用记录,如通过“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动态更新供应商信息,提升市场透明度,确保招标需求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二)优化招标文件编制与发布工作

组织多领域专家联合编制、审查技术规范,确保指标科学严谨。以光传输工程为例,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光缆衰减值不高于 0.34dB/km ,必须符合ITU-T G.652D 标准,避免因模糊指标引发技术争议。同时,评标办法应合理划分技术与商务评分比例,避免单纯“低价中标”导致质量问题。比如,在某省级骨干网建设项目中,技术部分占比 70% 、价格占比 30% ,有效保障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信息发布应通过“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地方交易中心同步发布公告、补遗、答疑信息,确保信息获取渠道多元、透明。

(三)提升投标与开评标阶段的管理水平

全面推广国家级电子招投标平台,实现投标过程在线化、透明化。例如,中国电信某地市分公司通过电子平台发布项目公告、上传投标文件、在线答疑,显著提高了信息公开程度与操作效率 [3]。同时,建立高水平专家库,涵盖无线通信、传输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如选聘具备 3 年以上实际项目经验、技术中高级职称的评审专家,有效提升评标的技术公正性与专业性,降低主观随意性。

(四)强化合同管理与履约监管体系建设

在合同结构中应细化关键节点与质量标准,例如 5G 基站施工合同中明确要求站点天馈系统 VSWR 小于 1.5,工期分解至具体周节点,若未按期完成,按合同每日 0.5% 的违约金计罚。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动态监管工程进度、设备到货、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实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某运营商在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通过集成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施工图纸审批、材料入场、质量检测数据,实现全过程可视化、透明化管理。

(五)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手段应用

建设集成化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打通招标、采购、合同、履约等环节,形成数据联动。例如,某省级通信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投标信息、评审过程、合同文本全过程加密留痕、防篡改,提升信息安全性与过程透明度。引入大数据分析,统计供应商历史项目履约情况、投诉记录,辅助智能筛选优质投标方;同时,利用 AI 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方案不合规项,提前预警潜在技术风险,推动通信工程招投标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

总结:

通信工程项目作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投标全过程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与实施效果。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需从前期准备、文件编制、评标流程、合同履约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系统优化,提升全过程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度。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推动通信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保障项目高质量、规范化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潮红 .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优化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12):13-15.

[2] 顾静竞 .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大众标准化 ,2024,(08):73-74+77.

[3] 李永洲 .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优化研究 [J]. 中国招标 ,2024,(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