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

作者

肖韵竹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 四川什邡 618400

引言:

智能内容生成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ent Creation,简称 AICC)作为前沿机器学习系统,具备跨模态内容(包括文字、视觉、听觉及动态影像)的自动化创作能力。该技术通过解析用户指令,运用复杂算法输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多维数据产物。AICC 的演进不仅重塑了人才培养的范式,更在教育领域催生了深层次的技术革新。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将 AICC 有效整合至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智能生成技术快速迭代与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双重语境,着重探讨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的创新应用路径。

一、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在高中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的实践意义

AICC 汇聚了群体智能优势,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多维度知识交互。该系统具备根据用户需求即时生成文本、图像、音频及视频等多样化内容的能力,并支持跨模态内容转换技术,可将输入文本转化为视觉化呈现形式。基于此特性,教育工作者可运用 AICC 创建定制化语文教学素材,有效促进课堂活动实施并激发学生求知欲。具体而言,教师通过智能对话界面输入特定诗句及风格参数,即可快速获取匹配的视觉化作品,此举不仅减轻教师资料检索负担,更为古诗词教学搭建了直观认知桥梁。此外,AICC 能依据课程主题、教学任务及学生个体差异,智能推送适配度高的学习资源[1]。以《反对党八股》教学为例,预习阶段学生可通过系统获取创作背景解析、" 八股 " 概念阐释及文本论证体系分析等关键信息,这种支持既构建了认知发展阶梯,又强化了信息素养培养。此外,AICC 系统能够针对特定教学任务推荐标准化的实施流程 [2]。以《反对党八股》的教学为例,该系统建议采用五个关键环节:课前预习、整体把握、结构分析、论证方法探讨以及知识归纳。根据这一框架,教师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步骤: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全文逻辑脉络;其次归纳文章第二部分的核心观点,探究其论证逻辑;随后选取典型段落深入分析写作手法;接着组织学生模仿毛泽东的演讲风格,重点赏析关键语句;最后安排专人记录课堂讨论要点以备复盘。值得注意的是,AICC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创新带来了全新机遇。教师可借助该系统获取学科前沿动态,为教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学生则能在人机互动中拓展认知边界,激发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3]。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生成AI(AICC) 进行高中语文项目学习的资源支持、过程支持、评价反馈支持,推进语文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从生成资源的角度来看,AICC 有着多模态内容集成功能,生成资源库用于项目化学习,比如,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红楼梦》,教师可以让 AICC 生成“大观园秋日盛宴”立体场景,学生化身虚拟游客进入贾宝玉、林黛玉活动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解读他们的性格;同时也可以把“香菱学诗”这个小节动态化生成动画,以此调动学生关于文学空白技法的电影表达手法研究兴趣;可以搜集关于红学的论文、专家学者的评价视频资源,再把这些素材进行整合生成专题研究报告,供学生快速找到相关学术观点。这种以用带需的供给策略使一所学校某班的项目化学习实验班学生的文本精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提出更多的批评型问题 [4]。

个性化学习走向精准,AICC 可通过学习者的项目日记和交互行为的分析精准地为学生推送学习任务。例如,针对新闻报道实验项目,它会为写作技能稍差的学生推送“新闻五个元素填写模版”并创建模拟采访时的环境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它同时希望中等水平的学生理解《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架构并且模仿撰写一篇该类文章;而优秀的同学则会得到鼓励使用数据可视化将“校园碳足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转化成有用的信息表格。这种层次性学习任务的提供实现了同一实验班内的项目成功率提升以及作品质量标准偏差的降低,证明了AICC 的能力精准把握最近发展区的能力 [5]。

如果引入智能化测评反馈,使之嵌入项目学习,则是作为项目学习过程的评估系统。以上述以诗为题的项目为例,AICC 从四个方面评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诗词是否合辙押韵做出了鉴定,并提交了相应的平仄校对报告;通过语义网技术对一些新奇的比喻如“月光照在我的键盘上”等做了识别;通过采集诵读音频来实现语音语调与情感表达的协调性评估。调查结果证明,在及时性的反馈帮助下,学生修改的次数、省部级竞赛获奖的比例都获得提升,说明适时的反馈提升了作品质量。

结束语:

该研究印证了 AICC 可以实现多方面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多维度增益,即在满足需求引发资源、规划个性路径、提供即时评价等层面实现全程的技术介入。但需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将 AICC 更好地与语文核心素养相融合,如何更好地完善人工智能与人的合教合学的伦理规范,如何加强 AI 能力的教师教育训练,从而发挥技术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进步”两翼翱翔,为实现智能教育时代来临的育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

参考文献:

[1] 姜敏, 张岚.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究[J].中学语文 ,2025(3):3-6.

[2] 李君子 , 曾瑶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营养物质”项目式学习案例探究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4):1-4.

[3] 董捷迎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路径探索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5(2):22-29.

[4] 王贤灿 .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以“GAI 助力介绍我们的城市”为例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5(5):16-20.

[5] 祝洁 , 郭雪莉 . 人工智能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下小学微电影实践研究——以“我来编童话”微电影项目式学习为例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