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乡村资源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志彬

定州市悟村初级中学 073000

引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针对课程内容的规划,提出了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的课程教学理念,将教师的视线导向了教材以外更广阔的空间。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真实所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门科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识山水、气候、土地和聚落、交通、人口等自然诞生或人为造就的地理环境。乡村既是一种自然地理教学资源,也是一种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在乡村资源的赋能下,教师能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地理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更加真实的地理实践探究,进而实现对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意识素养的同步提升。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地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乡村资源的科学应用有助于完善其对家乡的认识,进而助推其家乡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生成。

1 乡村资源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生活化教学素材:乡村的自然风光、农业活动、民俗风情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很好的素材,这些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教学更生动有趣。增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和体验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科融合:乡村资源可以成为跨学科学习的桥梁,与生物、历史、文化等学科相联系,拓宽教学内容,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利用乡村的资源来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比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乡村资源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创设乡土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引入福建定州市的地理资料,运用多媒体、故事、实物等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鲜活且贴近的乡土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精心构建一系列紧扣教学主题的问题,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推动他们积极深入思考。例如,在教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应先向学生呈现定州市地域各季节的降水数值,进而结合该地气候特性,精心构造一个生动的地域文化背景。例如,运用PPT 进行展示,揭示定州市春季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等气候特点,随即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定州市的降水会呈现出这样的季节性变化?”这样的问题,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深入分析降水与气候、地形等关联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定州市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质,如“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地势东南高、西南低,以及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提炼出定州市地区降水分布的显著特征,如东南部山区降水量较丰,而西南部平原则相对稀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降水分布规律,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定州市各地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表,并对降水量时空变化进行细致分析。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适时展示定州市暴雨灾害的相关报道影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灾害对当地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冲击,并共同商榷实施有效的防御策略。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与防灾减灾意识。乡土文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后续教学的展开更顺利。

2.2 结合乡村真实案例开展教学,引导综合性的地理解析

对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乡村资源就是最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而地理知识的来源之一就是求生和觅食的本能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探索,所有早期的求生行为和演变到后来形成的各种生产生活常识都是地理知识的构成。在此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结合乡村真实案例开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真实地理环境展开综合性探究的方式教学地理知识。以“世界的地形”的教学为例,地形是对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状态的总称。一类地形主要有五种,即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在地理学中,对气候、水文、农业、工业、聚落等的研究都不能抛开地形进行,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但同时拥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这五种主要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整体呈现出的是“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趋势,而福建省就处于第三阶梯的东南丘陵地带。那么,在对地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福建乡村的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探究丘陵地形和东南丘陵的特点,福建宁德古田县的高岗山就是一座拥有丘陵电力风车景观的丘陵,总面积有3000 多亩,站在山顶往远处眺望,一眼就能望见近处和远处山包上数不清的电力风车,走近了就可以发现,公路几乎已经修到了每一座电力风车的脚下。从地理的角度出发,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地形入手,先对照地形来对当地的气候、水文和人口、产业分布展开综合性的解析,再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来解析当地能形成电力风车景观的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将乡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和吸收地理学科的知识要点,还对其创新性思考和技能的提升大有裨益,且能激发他们参与故乡建设的热情。乡土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宝贵素材,地理教师应善加利用,通过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等多彩教学活动,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邓若兰,梁秀华 .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育的内涵与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24(4):140-145,159.

[2] 谢欢芳,叶清香 . 湘教版(2024 年版)初中地理教材“探究与实践”栏目的跨学科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 地理教育,2025(1):60-64.

[3] 邱玉顺,叶回玉 . 乡土视角下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逻辑价值与案例设计——以“惠东海龟保护区”为例[J]. 地理教学,2023(1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