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尹荣
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430200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目标。但传统“教师讲授 — 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匮乏、学习兴趣低迷。合作学习借助小组互动、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的形式,将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建构,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显示,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 15%-20% ,同时显著增强其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内涵:从碎片化到结构化的学习转型
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根基,强调知识是通过社会互动与情境体验主动建构而成的。其核心要素包括:
异质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性别、能力、性格的学生混合编组,以促进优势互补。比如,有学校将 48 名学生分为 12 组,每组包含 1 名高阶思维者、2 名中等生和 1 名后进生,通过角色轮换实现全员参与。
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任务,如“设计校园英语导览图”“模拟联合国气候谈判”等,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知识内化。
动态评价:采用“个人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机制,关注过程性表现而非单一答案。例如,在“餐厅点餐”角色扮演中,教师从语音语调、交际策略、团队协作三个维度评分,并记录学生的改进轨迹。
(二)实践价值:破解传统教学的三大困境
平衡个体差异: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过去进行时”语法教学中,A 组完成“看图写句子”,B 组创作“连续动作漫画”,C 组编写“侦探故事”,让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合作学习创造了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有学校开展“英语戏剧节”活动,学生需自主编写剧本、设计道具、排练表演,其口语流利度较传统课堂提升 37% 。
培养社会情感技能: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妥协与领导。调查表明,参与合作学习项目的学生,其同理心得分提高 22% ,冲突解决能力提升 18% 。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组:构建协同学习的微观生态
分组原则:
异质性:综合考量学业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确保小组的多 样性。例如,有教师将“内向型”与“外向型”学生搭配,让讨论更均衡。
稳定性:小组维持一学期以上,便于成员建立信任关系。有学校实验表明,固定小组的协作效率比临时小组高 40% 。
角色分配:
设定“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整理观点)、“汇报员”(展示成果)、“监督员”(把控时间)等角色,并定期轮换,避免“责任扩散效应”。比如,在“环保主题辩论”中,组长协调分工,记录员提炼关键词,汇报员用思维导图呈现论点,监督员确保每人发言时间均衡。
(二)任务设计:驱动深度学习的核心引擎
真实性任务:
结合生活场景设计任务,如“为外教设计周末出行方案”“制作家庭食谱英文手册”等,增强学习动机。有学校开展“英语义卖”活动,学生需用英语推销商品、计算价格、处理投诉,其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分层递进任务:
将大任务分解为“基础 — 巩固 — 拓展”三个层级。例如,在“旅游攻略”项目中,基础任务为收集景点信息,巩固任务为设计行程路线,拓展任务为撰写宣传文案并录制视频。
跨学科融合任务:
整合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内容,培养综合素养。比如,在“丝绸之路”主题学习中,学生需用英语描述贸易路线、分析文化交流影响,并绘制数字地图。
(三)过程指导:从“教”到“导”的教师角色转型
脚手架搭建:
提供语言模板(如 “I agree with... because...”“In addition, wecould...”)、思维导图工具、词汇库等支持,降低合作难度。例如,在“辩论赛”前,教师发放“论证结构图”和“反驳策略表”,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动态监控与干预:
巡回观察小组讨论,记录“冷场”“偏离主题”“语言错误”等问题,及时介入引导。比如,当某小组因观点分歧陷入僵局时,教师提问:“如果从对方角度考虑,他们的理由可能是什么?”促使学生换位思考。
情感支持与激励:
通过“成长型思维”话语鼓励学生,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如果再补充一个例子会更完美”“虽然这次汇报有些紧张,但比上次进步很大”。有学校实验显示,积极反馈可使小组参与度提升 28% 。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一)评价维度: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
语言能力:
通过口语测试、写作样本分析评估学生语法准确性、词汇丰富度、语篇连贯性。例如,对比合作学习前后学生的“看图说话”得分,发现其逻辑衔接词使用频率提高 35% 。
合作技能:
采用“合作行为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倾听、提问、协商、解决冲突等表现。有学校数据显示,经过一学期训练,学生“主动分享资源”行为增加 42% ,“打断他人发言”行为减少 29% 。
学习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学生兴趣变化。例如, 87% 的学生表示“更喜欢与同学一起学习”,76% 认为“合作学习让英语更有趣”。
(二)评价工具:技术赋能的精准评估
数字化平台: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希沃白板”等工具实时记录小组得分、生成个人成长报告。例如,有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发现,某学生虽发言较少,但常提出关键问题,遂调整评价标准,增加“思维贡献度”指标。
作品档案袋:
收集学生合作成果(如剧本、调查报告、视频),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有学校的“英语项目式学习档案袋”包含学生自评表、小组互评表、教师评语及改进建议,形成完整的评价闭环。
结语
合作学习通过重构教学关系、优化任务设计、创新评价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碎片化、功利化、单一化问题。实践证明,科学实施的合作学习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合作意识及核心素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技术融合:如何利用 AI 工具(如智能语音评测、虚拟角色扮演)增强合作学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跨文化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及本土化策略;长期追踪:合作学习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影响机制及效果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星级训练 - 语法与词汇 ( 中考题型 ). 刘弢吕春昕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 初中英语词汇词根 + 联想记忆法 ( 乱序便携版 ). 俞敏洪 . 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基于云南省多语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 钟维.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