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

裴向梅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高职职业教育是以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类人才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在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学结合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强化课程教学实践性和针对性,保障涉外旅游专业人才更加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

一、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意义

当前,全球化逐渐深入发展,我国涉外旅游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涉外旅游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以往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基于此,要结合新时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紧跟技术改革步伐,引进工学结合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落实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实践性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涉外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在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践

(一)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工学结合模式下,要以学生实践需求为导向,优化校本教材开发和建设,突出行业企业要求,同时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在教材中融入与地方涉外旅游活动相关的课程内容。此外,解构传统的学科型教材体系,构建工学结合模的反映典型工作任务的教材体系,按照工作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安排,把英语口语、听力、翻译等内容融入到旅游接洽、迎送服务英语、英语景点讲解与回话内容中,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契合性,突出涉外旅游教材的区域特色 [2]。此外,还需要引进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案例,包含旅游线路介绍、报价、协议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联系起来,调动内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强化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而保障项目课程体系的贯彻实施。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含酒店多功能厅实验室、模拟客房实验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即在学校、企业协同作业下构建真实的职业情境,尤其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定岗实习,回校后反馈实训情况并总结。此外,深化校企合作,与当地涉外酒店、旅行社、景点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带领学生模拟导游教学,并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习,鼓励学生轮流担任英语导游、国外游客角色,模拟讲解、接送、带团场景[3]。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岗位场景,定岗真实训练,邀请拥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企业人员进行传帮带,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接送服务、生活大服务等常用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加自如的与国外游客沟通,促进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角色扮演、英语演讲、工作情景模拟、旅游计划书设计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加全面、综合的展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成就;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既要开展静态的终结性评价,还需要同步开展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如在教学前展开准备性评价,在教学实施中展开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后巩固阶段开展综合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以便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变化情况,助力教师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针对性锻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完善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为了对高职涉外旅游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进行综合性评价,需要引进权威性评价主体,即社会行业企业。基于此,要工学结合模式下,需要构建综合型的教学评价队伍,涵盖任课教师、校内指导老师、学生、企业指导老师等 [4]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角度,包含专业技能评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与网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等。

(四)深化产教融合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紧跟技术变革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增加涉外旅游人才岗位适配度。在具体工作中,要积极推进校企共建订单班级,构建双导师制度,协同共商人才培养方案,旅游旺季强实践,旅游淡季强教学,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职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等;要深化与国际产教合作,尤其要与全球顶尖旅游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构建海外实习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深化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组织开展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等在线课程,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导游专业联动,构建现代化的旅游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把立德树人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场景化转化,引导学生更加切实的体验祖国山河;开展产学研赛创,以产为起点,以研为推力,以赛为检验,以创为拓展,组织开展听、看、查、测、访、评等方式,对学生精准画像,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情感 [5]。创新实践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学生参与海外项目,通过自费或者公费的方式鼓励学生到海外研修、攻读学位等,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

(五)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要注重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涉外旅游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此外,专业教师还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尤其要强化教师培养力度,引导教师带队定岗实习,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考取各种资格证;选送优秀教师到当地旅游企业培训、锻炼[6]。如英语教师参与业务能力培训,使其咋花姑娘我旅行社带团程序、技巧;旅游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口语能力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讲座,邀请相关企业专业人才指导实训,进而构建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涉外旅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岗位适应性,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深化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研发工学结合模式的校本教材,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工学结合课程项目的实施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明珠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途径研究——以涉外旅游专业为例 [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2 (03): 35-36.

[2] 赖丹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材建设探索——以桂林旅专涉外旅游 ( 出境领队 ) 专业为例 [J]. 新西部 ( 理论版 ), 2013, (20): 30+21 .

[3] 吴芹 . 涉外旅游人才“工学结合”实训环节构建研究 [J]. 景德镇高专 学报 , 2011, 26 (03): 122-123.

[4]张燕如.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 , 2011, 32 (26): 30-33.

[5] 费斯威 . 高职本土型双语导游人才培养研究 [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9 (02): 81-83+90 .

[6] 张燕如 .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项目课程开发 [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10 (04): 89-92.

作者简介:裴向梅(1982- )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英口笔译研究,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