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周锐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 22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深入学习历史对国家发展与青年成才至关重要。作为国家建设后备人才,青年学生亟需加强历史学习,厚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挑战:学生兴趣不足,感觉枯燥;教学内容易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热情;应试压力仍存。改革迫在眉睫。陶行知教育理论以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核心理念,强调教育的生活联系与实践创新,为改革提供了宝贵指引。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陶行知教育理论教学原则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丰富而深刻的指导。平民教育原则强调历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乡村教育原则倡导利用乡村历史遗迹、民俗等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口述历史等方式,增强本土文化认同,使历史贴近生活。生活教育原则要求将历史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时事热点紧密相连,使历史学习生动易懂。创造教育原则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鼓励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提出新问题、新观点。爱满天下原则强调教师以爱心、耐心关怀学生情感需求,营造温馨和谐学习环境,传递爱与智慧。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层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教育理念是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应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七单元为例,本部分涉及辛亥革命、土地革命等内容。教师可根据社会热点,如“纪念辛亥革命”“探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民主与科学”等主题,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辛亥革命对当今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何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民主与科学的关系?”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历史知识,还紧密关联现实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共同构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其影响。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时代责任感。通过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情境教学,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时代责任感。

(二)自主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创造教育的引领下,高中历史教学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教材中第 14 课为例,教师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布置研究性课题,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并探讨其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学生需要围绕这个课题,自主查阅资料,以深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知识的理解。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份研究报告撰写指南,包括如何确定研究目的、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撰写报告等步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和成果展示,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自主探究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造教育引领下的自主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入情感关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应将情感关怀融入日常教学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2

同样以“辛亥革命”部分为例,教师在讲到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你如何看待这场革命?”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观点。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更加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除了课堂上的讨论,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历史主题活动,如历史辩论赛、历史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历史学习。通过“爱满天下”理念下的情感关怀,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健康心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三、结语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融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活实践、民主参与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更多应用策略,为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时代担当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7-08(002).

[2] 于淑萍 .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5(23):59-60.

[3] 徐加清 . 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04):12-13.

[4] 刘明珊.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 河南大学 ,2019.

[5] 徐计峰 . 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当代教育价值探究 [J]. 生活教育 ,2024,(29):5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