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研究
孙坚
370305198906124316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国土空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系统性优化研究仍有待加强。因此,深入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1. 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从土地资源来看,城市扩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新区,但实际入驻企业不足,导致土地闲置。农村地区存在空心村现象,大量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大水漫灌现象较为普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矿产资源开发也存在粗放式经营的问题,资源回收率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低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2. 生态与经济发展矛盾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较为突出。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一些地区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和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在沿海地区,填海造地等开发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一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整体考虑,将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市上风上水方向,导致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严重。这种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策略
1. 构建生态优先的规划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全面构建生态优先的规划体系,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首先,科学划定并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将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等关键生态功能区纳入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其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评估机制,将生态承载力作为国土空间开发决策的重要依据,在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阶段全面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防范高污染、高能耗及生态破坏类项目的落地实施。同时,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工程,针对退化、污染或过度开发区域,制定分区分类治理方案,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与服务功能。此外,应在规划中强化生态廊道建设,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城乡生态空间互联互通。通过构建系统完备、执行有力的生态优先规划体系,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2.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的关键路径。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应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推动存量用地再开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城市层面,鼓励建设高层建筑和地下综合管廊,推进交通、商业与公共设施的空间复合利用,促进土地立体化高效使用;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机制,引导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耕地利用效益。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工业领域应加快循环用水技术和中水回用系统应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同时,建立流域统一调配机制,优化水资源时空配置。矿产资源开发要坚持绿色勘查与绿色开采,推广应用智能选矿、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工艺,提升资源综合回收率。此外,应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差别化配置政策,通过价格杠杆和激励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资源节约。通过多维度举措,构建覆盖全要素、贯穿全过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切实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支撑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保障
1. 政策法规保障
政策法规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划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强化其在空间治理中的法律地位。要健全覆盖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过程的制度体系,落实规划“一张图”管理机制,确保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依法依规开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执法机制,对违反规划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维护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口结构变化及生态环境状况,适时开展规划评估与修订工作,提升规划的适应性与前瞻性。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普及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知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公众的规划意识和法治观念。
2. 技术支撑保障
技术支撑保障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高效实施的关键基础。应加快构建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监测(RS)、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规划平台,实现对土地利用、生态变化、人口分布等要素的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要积极推进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规划编制与管理中的应用,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同时,应加强跨部门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空间信息数据库,支撑规划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优先的规划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优化策略,并阐述了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等实施保障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唐笑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山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5,(03):226-228.
[2] 张晓婷 , 陈胜林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镇空间再生产的规划策略[J]. 新型城镇化 ,2024,(09):58-61.
[3] 令亚鹏 , 陈蓉 .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