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转型中的日本企业:从“精细管理”到“智能创新”的探索

作者

刘海涛 张坦

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企业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机遇。日本企业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产业基础和管理传统,使得其转型路径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特征,尤其值得深入剖析。

一、数字化初探:技术应用的初步融合与效率提升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压力与机遇,日本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业企业,较早地开始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探索。这一阶段,其重点往往放在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升现有流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即数字化赋能精细管理。

在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开始投资建设智能工厂。例如,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替代部分重复性、高强度的人工劳动,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压力。这种基于数据的预测性维护,大大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企业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追踪货物的实时位置,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物流路线和库存水平,实现更精准的供应链协同。

更重要的是,这种以效率提升为导向的数字化应用,本质上仍然是在延续精细管理”的逻辑,即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现有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特别是在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以及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日本企业在这一阶段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日本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工作条件,减少了人力成本。这种自动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工,而是基于精益生产理念的深度应用,旨在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

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收集和分析设备运行数据,企业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最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通过对生产数据、销售数据、客户反馈数据等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二、“智能创新”:数据驱动与模式变革的探索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企业数字化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场深刻的商业变革。其核心在于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利用智能技术优化甚至重塑业务流程,最终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价值创造方式的变革。这标志着日本企业从精细管理向智能创新阶段的迈进。

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升级:智能创新的第一个层面体现为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利用传感器、物联网、AI 等技术,赋予产品更强的感知、分析、决策甚至自我学习能力,使其从单纯的功能性产品转变为能够提供持续价值的服务平台。在汽车领域,丰田、本田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的互联互通,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丰田汽车作为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通过连接全球各地的工厂和供应链,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此外,丰田还注重发展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以保持其在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制造业领域,日本企业将企业信息化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集成。在此过程中,日本制造业注重引进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日本制造业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人员、供应链等资源的全面连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和精细化管理。

商业模式的重塑:智能创新的第 化技术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边界,使得跨界融合、平台化发展成为 订阅制等新的服务模式,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 平台和移动应用,不仅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品设计。同时,优衣库还推出了会员制度,通过积分 度。这种从传统零售到数字化平台的转型,不仅提 。在餐饮业,一些日本企业利用外卖平台实现线 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持了业务的持续发展。日本某培训 互动,保持了业务的稳定。

组织文化与人才结构的变革:智能创新的第 层面 人才结构的变革。智能创新需要的是能够驾驭数据、理解技术、 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在某种程度上与这种敏捷、创新的文 也更加注重招聘具有数字化背景和跨界经验的人才。这种组 续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本企业开始 组织结构,鼓励跨部门合作和创新思维。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 数 前 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日本企 多挑战。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23 年 世界排名近 5 年持续下降,2023年其在全球 64 个国家或地区 和第 1 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日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均水 成鲜明对比。在互联网时代,日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 但在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新兴领域,本土企业未能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 经济发展,也制约了科技创新。

面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本政府于 2019 年 10 月发布了 " 数字转型战略2025",旨在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该战略涵盖 了零售、金融、医疗、 交通等多个领域,以提高日本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率。其中,日本政府提 超级城市“计划 旨在建设智能城市和社会基础设施。如东京 23 区的 " 智慧城市 " 计划,旨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此外,日本政府还提出了 " 数字 2.0" 计划,旨在推进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日本企业的独特路径

尽管全球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日本企业的转型路径具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性源于日本企业的文化、管理和产业特点。

文化基因的影响: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尊重和持续改进,这些特点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基础。同时,日本企业文化的保守性和风险规避特性也对数字化转型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企业往往更加谨慎,更倾向于选择经过验证的技术和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日本上下都很重视数字化转型,DX(日本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社会现象级流行语,充斥在每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然而,日本当前数字化是保守与落后的。数字化转型在日本的目标与美德不同:日本的目标是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改变企业文化与工作方式;而美德的目标是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业务、商业模式变革。同时,日本企业文化的保守性和风险规避特性也对数字化转型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企业往往更加谨慎,更倾向于选择经过验证的技术和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产业基础的支撑:日本企业拥有强大的制造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然而,日本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中小企业占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管理传统的延续:日本企业的管理 传统强调精细管理和持续改进 这些管理理念在数字化转型中得到了延续和深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化和智能化,进 步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同时,日本企业的管理传统也面临挑战。传统的等级制管理和决策流程在数字化时代可能显得过于缓慢和僵化,企业需要调整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日本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采取了强化工程链的设计力、制造现场活用 5G 等通信技术、加强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三大策略,力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链和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搭建全新的生产模式,保持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18] 同时,日本企业的管理传统也面临挑战。传统的等级制管理和决策流程在数字化时代可能显得过于缓慢和僵化,企业需要调整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四、挑战与展望:转型之路的复杂性

首先,文化惯性与组织惰性是转型的内在阻力。精细管理" 所依赖的严谨、细致、层级分明的组织文化,虽然在过去带来了成功,但在面对需要快速决策、容忍试错、鼓励创新的数字化时代时,却可能成为一种束缚。改变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习惯,需要企业高层具有坚定的决心和长期的投入,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5]。

日本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决策文化、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对等级制度的尊重,都可能阻碍创新和快速决策。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持其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逐步引入更加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文化元素,培养员工的数字素养和创新思维。

其次,技术整合与数据治理的复杂性。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其价值在于流动和融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安全规范,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标准化、集中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这对于习惯了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信息相对封闭的日本企业而言,并非易事。

数据治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组织和管理问题。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跨部门的协作和统一的标准。日本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数据治理团队,制定明确的数据战略和政策,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同时最大化数据的价值。

最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地缘政治风险、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等,都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外部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日本企业需要更加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同时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增长点。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宇宙、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逐步成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如何在保持其精细管理精髓的同时,更充分地拥抱智能创新,如何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维持经济的活力,仍将是长期面临的课题。其探索的成果与挑战,将持续为全球提供宝贵的参考。理解并借鉴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自身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口结构变迁双重背景下面临的复杂挑战,寻求经济社会平稳过渡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8]。

日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表明,成功的关键在于平衡传统优势与创新需求,将精细管理的理念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的双重目标。同时,企业需要在组织文化、人才结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五、结论与启示

日本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日本企业的转型经历了从效率提升到价值创造的逐步演进,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其次,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组织和文化的变革。日本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重视组织文化重塑,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数字化团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数字化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字化技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组织和文化保障。

最后,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重视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作,通过开放创新,引入外部的创新资源和思想,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日本企业通过与科技公司、初创企业等的合作,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深化。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逐步成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如何在保持其精细管理精髓的同时,更充分地拥抱智能创新,如何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维持经济的活力,仍将是长期面临的课题。其探索的成果与挑战,将持续为全球提供宝贵的参考。理解并借鉴这些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自身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口结构变迁双重背景下面临的复杂挑战,寻求经济社会平稳过渡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聪.(2020). 日本制造业的传承与创新:智能工厂建设最佳实践. 数字化企业

[2] 日本機械工業連合会 .(2018).IoT ⋅ AI 時代のものづくりと人の役割変化への対応調査研究 . 行业研究报告.

[3]Park,Y.W.,&Hong,P.(2022).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igital Innovation: Case Studies o Japanese Firm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84, 121992.

[4] 富士通株式会社. (2024). ジェネラティブ AI モデル「Takane」による産業革新. 企業技術レポート

作者简介:刘海涛(1983 年8 月-),男,汉族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变革下育人模式的适应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