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研究

作者

吴宇峰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传统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存在与产业发展脱节、实践能力培养薄弱、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岗课赛证”融通,即以真实岗位需求(岗)为逻辑起点与目标导向,系统化专业课程(课)为核心载体与实施基础,高水平技能竞赛(赛)为能力检验与提升平台,权威性职业证书(证)为能力评价与行业认可标准,实现四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维度的深度耦合与协同互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专业,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行业认证体系成熟,是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改革的理想样本。

一、“岗课赛证”存在问题

1.“岗”与“课”脱节: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如云网融合、SDN、网络安全新威胁应对等),企业真实项目和工作流程融入不足,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

2.“课”与“赛”分离:技能竞赛(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云计算”、“网络安全”赛项)被视为少数精英学生的“附加任务”,其蕴含的新技术、新标准、高技能要求未能有效反哺和更新常规课程内容与教学标准。

3.“课”与“证”错位:职业资格证书(如华为 HCIA/HCIP/HCIE、锐捷RCNA/RCNP、红帽 RHCSA/RHCE、 1+X 证书“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网络安全运维”等)的考核标准、知识技能点与课程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未能有效对接,存在“两张皮”现象,学生考证通过率不高或证书含金量未被课程充分支撑。

4.“赛”与“证”关联弱:竞赛成绩优异者未能获得相应高等级证书的快速通道或等效认定,竞赛资源(如设备、题库、评价标准)未能有效服务于证书培训和课程教学。

这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竞争力不足,亟需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系统化改革路径。

二、“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逻辑,构建“目标融通、内容重构、模式创新、评价联动”四位一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框架。其中,目标融通即以岗定标,构建能力导向的融合目标体系;内容重构即以课程为核心,打造模块化、动态化的融合课程内容;模式创新即构建实践导向、多元协同的融合教学模式;评价联动即建立能力本位、多维立体的融合评价机制。

1. 目标融通

通过深度调研分析,对标赛证要求,制定融合性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通过系统调研区域 ICT 产业链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图谱,聚焦核心岗位(如网络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等)的典型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素养。其次深入研究国家级、区级职业技能大赛规程、评分标准,以及主流行业企业认证(如华为、思科、锐捷、红帽等)和 1+X 证书的考核标准、知识技能模块。最后将岗位核心能力、竞赛关键能力、证书必备能力进行解构、提炼、整合,形成层次清晰、描述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确保“岗赛证”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2. 内容重构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的开发课程,建设“赛课融合”项目资源库,修订“证课融通”课程标准,打造模块化、动态化的融合课程内容。首先需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束缚,以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部署、配置、测试、运维、安全保障等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如对接华为 HCIP-Datacom 认证标准和“网络系统管理”赛项要求,将课程模块设计为:网络需求分析与规划(岗:售前/ 设计能力;赛:方案设计评分点)-> 核心网部署与配置(岗:实施工程师核心技能;证:HCIP 核心实验;赛:设备配置竞赛模块) $$ 网络优化与排障(岗:运维核心能力;赛:故障排除环节)->项目文档与交付(岗:职业素养)。其次将历年高质量竞赛真题、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形成梯度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项目资源库。如结合“网络安全”赛项(CTF 夺旗、渗透测试、应急响应)和 61+X 网络安全运维”证书要求,将基础模块(密码学应用、防火墙配置)、进阶模块(Web 漏洞挖掘与利用、内网渗透)、综合模块(企业网络攻防对抗演练)融入相关课程,形成实践教学项目资源库。最后将权威行业认证的知识点、技能点、考核标准深度嵌入相关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支撑的证书类型、等级,以及课程学习与证书获取的对应关系。建立“课证学分互认”或“以证(赛)代考”机制。

3. 模式创新

采用任务导向教学,“双导师制”校企协同,“赛训一体”常态化,以及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实践导向、多元协同的融合教学模式。首先以来源于企业项目或竞赛项目的综合性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在真实或仿真的网络环境中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配置部署、测试验收、故障排查、安全加固等全过程任务。其次引入企业工程师(岗)和竞赛金牌教练(赛 / 证)作为兼职教师或实践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授课、指导项目、辅导竞赛及培训认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提供真实岗位实习和项目实战机会。

此外将技能竞赛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和第二课堂。成立覆盖各年级、各能力层级的网络技术兴趣小组或技能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由高年级获奖学生或教师指导,开展基于竞赛项目的常态化训练、模拟赛和技能比武。学校与锐捷网络合作,每年定期举办校内“锐捷杯”网络技能比赛。比赛内容完全对标区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规程和锐捷RCNA/RCNP 认证要求。比赛题目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设计,使用锐捷竞赛设备平台。获奖选手直接获得锐捷认证考试优惠券,并优先选拔进入区赛集训队。该联赛成为常规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重要实践环节和评价依据。最后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如EVE-NG、GNS3、ENSP)、在线实验平台、MOOC 资源、微课等,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反复训练需求,支撑证书备考和竞赛训练。

结语

“岗课赛证”融通是破解高职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的金钥匙,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必由之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目标融通、内容重构、模式创新、评价联动的系统化路径,能够有效打破“岗课赛证”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增效。

参考文献:

[1] 王玮. 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08-15.

[2] 陆雪萍,冯子芳 .“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J]. 教育观察,2022.11.

[3] 程智宾,李宏达,张健 .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价值追问、学理依凭和实践创新 [J]. 职教论坛,2021,37(11):68-74.

[4] 曾天山,陈斌,苏敏. 以高水平赛事促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基于 202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析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5-10.

[ 基金项目 ]2025 年度科研立项课题“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5KYYB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