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孔令辉
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明德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时期,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创新是进步的最大动力,如果没有创新,社会发展就会停滞。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没有创新,学生们的思想会更加的僵化。中国要想变成一个强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从小开始培养人才。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下,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教学的核心是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授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课堂的全部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现在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存在些许问题。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要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虽然在知识、能力以及经验阅历上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但是他们的思维确实最为活跃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佳时期。数学是一门严谨、精确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运用数学学科特点来完成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逻辑思维的某种引导,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促进了自身性格的发展。另外,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是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对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去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师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只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其他一些因素,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缺乏促进创新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某些课堂活动中有效地改变课堂的角色,使学生各个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应不断自我强化,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控制和教授整个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吸纳传统教学的精髓并去其糟粕,将其和新的教学模式整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保持和促进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并引导他们积极学习。
(二)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组教学的形式灵活且易于开展,所以成为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活动的首选。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和个人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小组讨论并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讨论热情,使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枯燥压抑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的提问和合作能力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先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再找教师求助,这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思维的宽度,并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数学课堂活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教学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夯实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展开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随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一来,既可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促进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小长方形,并提出问题:猜一猜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此刻,学生会被新事物所吸引,并提出个人猜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以此鉴定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既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分组的科学性,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来验证猜想,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有效引导,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进行。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引进奖励机制,对快速且正确完成猜想验证的小组,数学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使得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当然,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代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永恒主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从落实素质教育的需求出发,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晓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读写算,2020(31).
[2]韩莲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