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高层外墙无机 保温砂浆脱落薄层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胡峰
上海市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建筑大量涌现,外墙保温技术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得益于其卓越的保温性能、优异的防火功能和易于操作的施工特点,无机保温砂浆在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解决方案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市场首选的保温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住宅小区高层外墙无机保温砂浆出现了脱落现象,不仅影响了建筑的保温性能,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传统的修复方法通常需要大面积拆除原有保温层,重新施工,这种方法不仅施工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会对建筑外观造成较大破坏。因此,采用高效、经济且可靠的薄层原位修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概况
市浦东新区某高层小区竣工于 2016 年 10 月 21 日,小区内共有 21 栋中高层住宅楼,21 栋住宅楼外墙面主要采用干挂石材(1 层\~3 层,局部至 4 层)及涂料饰面(4 层及以上),外墙采用内外组合保温系统,保温材料为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在当前小区中,住宅外墙的装饰面层普遍出现了空鼓、裂缝和剥落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外观,更带来了显著的安全风险。经过专业团队的检测分析,外墙的这些问题表明,进行全面修缮的工作刻不容缓。
三、修复技术方案建议
根据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单项材料的质量技术状况评估结果 多幢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存在空鼓、开裂、涂料脱落现象,不同房屋的各立面质量风险程度不同。小区 21 幢楼的质量技术状况评估结果部分为 B 级部分为 C 级。其中,饰面层、抹面层和保温层的质量技术状况总体良好,粘结层质量技术状况较差。经对关键材料检测可知:无机保温砂浆吸水率较高,但目前抗压强度尚可;抗裂砂浆仍保留一定的抗拉能力,但抗变形能力略显不足;采用的耐碱网格布目前与抗裂砂浆粘附力较强;无机保温砂浆与基层墙体界面的粘结力相对较差。
按照市地方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修复技术标准》DG/TJ08‑2310,并根据检测结果。本项目可采用整体薄层原位修复方案,最后房屋各立面整体涂料翻新。
对房整体薄层原位修复方案为:以对大面积墙面进行应力释放和应力集中部位采取加强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关键节点局部处理和毡胶
复合层薄层原位修复工艺对本项目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整体修复。
四、修复技术方案论证
为了评估薄层原位修复系统的耐候性能,研究人员使用无机保温砂浆模拟了空鼓现象。通过模拟环境测试,包括 80 轮的热雨交替、5轮的热冷交替以及25 轮的冻融交替,最终测试结果显示,该修复系统的复合层能够承受0.7 兆帕的拉伸粘结强度,且在测试过程中未出现气泡、剥落或裂纹等不良现象。对灌浆部位进行切割后观察灌浆饱满情况发现:由于空鼓程度较深(大于1cm),灌浆材料与基层墙体之间的粘结状况不能得到改善,在本研究中,为了提升修复层结构的稳固性并减少墙体表面的空鼓问题,选择了无机保温砂浆作为模拟材料。这种砂浆不仅成功地填补了墙体中的缝隙, 而且增强了修复表面的承重性能。修复区域 ,即灌浆材料与墙体基材及无机保温砂浆的粘合界面,其尺寸约为80mm×80mm。根据测试结果,该区域的拉伸粘结强度测量值为0.11MPa,且破坏现象首先在无机保温砂浆层中显现。
图2 实验前薄层原位修复系统 图3 实验后薄层原位修复系统

五、修复技术方案
5.1 薄层原位修复系统基本构造

5.2 薄层原位修复技术工艺流程
注入聚物 涂刷界面剂 钉锚注浆 饰面恢复
5.3 薄层原位修复技术关键技术(1)空鼓部位复核遵循检测评估报告的建议,施工前的关键步骤包括对墙体外表面可能存在的空鼓部分进行详尽的检查,同时确保对这些空鼓点进行清晰、显著的标记。
(2)空鼓严重部位铲除外保温系统
针对空鼓、渗漏、破碎部位的原保温系统,要整体铲除外墙涂料、腻子、抗裂防护层和无机保温砂浆到基层墙体找平层。在进行局部铲除作业之前,必须对周边区域进行锚栓加固处理。确保锚栓的安装点与铲除区域保持至少 100mm 的安全距离。同时,铲除锚栓两侧的装饰层,每侧的铲除范围应不少于100mm。此外,锚栓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400mm 以内,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
(3)界面砂浆施工
在铲除清理部位采用粘结抹面砂浆(超强型)进行施工。
(4)原构造层恢复
局部铲除时根据空鼓深度先铲除至空鼓层,铲除边界应扩展至非缺陷区不少于 100mm。非缺陷部位应铲除涂料饰面层及浅层抗裂砂浆层。在施工过程中,对保温层和清理层进行必要的界面处理。随后,重新铺设一层新的保温材料,如采用 A 级硅墨烯保温板。同时,增加一层防护层以增强其耐用性。确保网格布覆盖到非缺陷区域的抗裂砂浆层上,并且新旧耐碱网格布的搭接边缘至少保持100mm 的间距。(5)钻孔注浆
在标识那些空鼓问题不严重的区域时,需准确标记注浆孔的位置。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采用高速(转速达 10000 转 / 分钟)的无尘、无振动钻孔设备来精心钻制注浆孔。使用该设备对墙体钻孔时,通过真空泵能够将钻孔所产生的废料直接输送到回料桶内,现场无扬尘、环保、不扰民。为了确保钻孔深度触及到混凝土墙体的内部表层,应进行精确的钻孔作业。注浆作业应采用梅花形布局,孔位和孔数的设定需依据空鼓的具体状况来决定。注浆过程应使用注浆枪进行,注浆完毕的标志是相邻的下部注浆孔开始溢出浆料。完成注浆后,对注浆
孔表面进行防水胶的涂刷,以实施有效的防水措施。
(6)界面处理
在旧墙表面均匀地涂刷了一层界面处理剂后,施工团队立即开始了下一步的工作。首先,对旧墙面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表面的灰尘、油污、松动和剥落的旧涂层。使用高压水枪或者铲刀进行物理清理,确保基层表面干净、平整。待基层处理完成后,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比例和步骤,将界面处理剂稀释至适宜的浓度。使用滚筒或者喷枪将稀释后的界面处理剂均匀地涂刷在旧墙面上。在涂刷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涂刷厚度一致,避免过厚或过薄。确保界面处理剂在墙面上形成均匀的薄膜,无遗漏和积聚。在涂刷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以免界面处理剂过快干燥。涂刷完毕后,让界面处理剂在墙面上自然干燥。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干燥时间,一般需要 24‑48 小时。在此期间,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界面处理剂干燥后,对墙面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遗漏或不均匀的地方。如有需要,可以使用刷子或者砂纸进行局部修整。
(7)第一道毡胶复合层涂覆
在界面处理剂干燥的同时,施工人员开始准备毡胶材料。将毡胶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结性。待界面处理剂表干后,根据设计要求,可能需要先涂抹一层基层涂料。这种涂料可以增强毡胶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同时也可以为毡胶层提供一层额外的保护。将混合好的毡胶材料倒入容器中,使用专用滚筒均匀涂抹在墙面上。涂抹时应遵循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以确保涂层的均匀性。在第一层毡胶层干燥之前,将抗裂毡铺设在涂有毡胶层的墙面上。抗裂毡应紧贴墙面,避免出现皱褶或气泡。使用压辊或手工方法压实毡胶层和抗裂毡,确保毡胶层与基层以及抗裂毡之间充分粘结。在毡胶层干燥过程中,检查是否有遗漏或涂刷不均的地方。如有必要,及时进行补涂或修整。在第一层毡胶层完全干燥后,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第二层的涂抹。这样可以增加复合层的厚度和强度。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施工缝。可以使用接缝带或专用的接缝胶来填补缝隙,确保整体美观和功能性。在所有毡胶层施工完成后,根据需要涂上一层涂层封闭剂。这不仅可以保护毡胶层,还可以提高其防水和耐候性能。施工完成后,让毡胶复合层在自然条件下干燥。在此期间,应避免强风、雨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以确保施工质量。
(8)钉锚植筋
为了在毡胶层上实施锚固,我们首先使用钻孔机械在毡胶表面打孔。随后,将环氧树脂粘合剂注入孔中,再将锚固螺栓稳妥地嵌入孔内,以实现固定。为了确保密封,使用毡胶材料对螺栓露出部分进行覆盖。锚固螺栓的布置应呈梅花形分布,确保每平方米的铺设密度达到至少4 个。具体的锚固数量与合理布局需依托详尽的结构负荷分析。运用专业结构分析软件,全面考虑结构所承受的静荷载,如建筑自身重量、固定设备重量等。锚固螺栓必须深入至基层墙体,且有效穿透深度达到 30 毫米以上。在施工过程中,借助深度测量尺或带有深度测量功能的安装工具,对每一个锚固螺栓的穿透深度进行实时测量与记录。在完成一批次螺栓安装后,随机抽取不少于 10% 的螺栓进行深度复测。锚固点的具体分布图请参照附图1。
薄层原位修复用材料的关键性能可满足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修复技术标准》DG/TJ08‑2310 的要求,锚栓的抗拉和抗剪承载力可满足负风压、外保温系统自重等荷载作用下的安全要求。同时毡胶复合层本身具有一定的变形性能,毡胶复合层覆盖后可提高整体防水效果和抗变形能力。
图4 锚固点的具体分布图

(9)饰面层恢复
在修复部位毡胶施工完毕且墙面充分干燥后,进入饰面层恢复施工阶段。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移除因前期锚固作业产生的各类杂物,为后续施工营造整洁环境。同时,仔细检查墙面状况,利用湿度检测仪检测墙面含水率,确保含水率低于 8%,以满足饰面层施工要求。此外,精准核对原饰面层的相关参数,包括颜色色号、质地纹理特征等。在进行涂料类饰面层施工时,首先进行底漆涂刷。选用优质底漆,使用喷枪或滚刷均匀涂布,底漆厚度控制在 0.1 ‑ 0.2mm,确保墙面充分封闭,增强面漆附着力。底漆干燥后,进行面漆施工。采用与原饰面施工工艺相同的方式,如喷涂、滚涂或刷涂。若为喷涂,控制喷枪压力在 0.3 ‑ 0.5MPa,喷枪与墙面距离保持在 20‑ 30cm,匀速移动喷枪,保证涂层均匀。对于有纹理要求的涂料,按照既定纹理施工工艺操作,如使用滚花工具时,力度均匀,确保纹理清晰、一致。若为瓷砖饰面施工,先在墙面上涂抹瓷砖粘结剂,厚度控制在 5 ‑ 8mm,采用满粘法铺贴瓷砖。瓷砖铺贴过程中,使用水平尺、十字卡等工具,确保瓷砖平整度偏差不超过 ±0.5mm,缝隙宽度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瓷砖铺贴完成后,及时清理瓷砖表面残留的粘结剂。饰面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保纹理清晰、自然、一致。
5.4 薄层原位修复技术关键节点处理(1)对外墙阳角进行毡胶复合层修复;(2)对女儿墙进行毡胶复合层防水修复
(3)对东西山墙及南北立面东西朝向的大墙面增设分格缝,整体毡胶复合层翻新;对存在渗漏的窗 行驻冶温放气
六、结语
经过薄层原位修补技术的修复,该住宅小区高层外墙保温层的脱落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修复后的保温层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缝和脱落现象。通过合理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该修复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保温层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减少对建筑外观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盈; 杨生凤; 周丽娟; 杨雨奕. 无机砂浆外墙外保温工程修缮加固技术研究[J]. 建筑节能( 中英文).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