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阳虚致消理论探讨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治疗分析

作者

郭晓婷 李鹏飞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1 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病理生理基础。长期 IR 可伴随 β 细胞功能衰竭,引发持续高血糖状态,增加 T2DM 并发症风险。传统以药物为主,以医学营养与生活方式干预为辅的综合疗法,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症状,但难以从根本上逆转 IR,且疗效个体差异较大。中医“阳虚致消”理论的提出为 IR 的T2DM 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尚缺乏规范化临床验证。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阳虚致消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疗法临床效果,为中医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医院 2023 年 3 月至 2025 年 3 月收治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中选取128 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号码表将之均等分配至两组,其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1。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

1.2 相关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老年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中关于T2DM、IR 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2 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2)妊娠期女性;(3)存在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

1.3 治疗方法

常规干预组予患者常规医学营养 + 生活方式 + 药物治疗干预,包括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严格控制总热量摄入;指导患者进行体重管理,每日餐后 10~30min 有氧运动,规律作息;按需口服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持续干预4 周。

阳虚致消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予患者基于阳虚致消的中医疗法,即对患者辨证分型,针对性应用真武汤加减(阳虚水泛证)、苓桂术甘汤加减(阳虚痰饮证)、补阳还五汤加减(阳虚兼血瘀证)治疗,温针灸关元、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宜用桂圆、山药、鸡肉、羊肉、生姜、虾仁等温补脾肾、助阳化气食物。连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测定与统计治疗前后患者 FPG、 2hPG 、TC、TG 等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以及FINS、HOMA-IR 等胰岛功能评估指标水平。根据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判断临床疗效:达到 70% 以上视为显效,达到 30%~70% 视为有效,达到 30% 以下视为无效,总有效率 Σ=Σ (显效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4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 (%) 表示,行 X2 检验; P<0.05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糖脂代谢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表 2 显示:治疗后,阳虚致消组 FPG、2hPG、TC、TG、HOMA-IR 水平更低,FINS 水平更高( (P<0.05 )。

表 2 两组糖脂代谢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注: 以同组治疗前为参考, P<0.05 。

2.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表3 显示,阳虚致消组总有效率更高( (P<0.05 )。

表 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3 讨论

“阳虚致消”理论认为,阳气亏虚导致的脾失健运是消渴病(T2DM)的核心病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通过“散精”功能将津液输布全身。若脾阳不足,则运化失常,可致水湿停滞、气滞血瘀、阴寒内盛等,这与现代医学中 T2DM患者 IR 所致代谢紊乱机制相似 [2]。根据这一理论,临床可以补益阳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之法改善患者脾肾阳虚状态,治疗消渴病 IR。本研究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阳虚致消”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疗法治疗,结果显示:患者FPG、2hPG、TC、TG、FINS、HOMA-IR 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较常规干预方案效果更佳,总有效率达到 92.19% ,说明其在改善 T2DM 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功能方面,可促进病情控制有效性提高,提示本病治疗中应重视阳虚病机辨识与相关疗法探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 (2022 版 )[J]. 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11):1013-1029

[2]邓永志,包扬,徐凯,等.针刺联合温肾暖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阳虚型 ) 的效果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42(10):2352-2355.

作者简介:郭晓婷(1985.3——),女,汉族,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内分泌中医。

通讯作者:李鹏飞(1984.5——),男,汉族,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麻醉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