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关键点研究

作者

林婷婷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31

前言: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绿色建筑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促进深度脱碳,逐步达成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目标。现根据空间布局、围护结构、设备系统等关键点,对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展开深入研究。

1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研究价值

1.1 降低环境负荷

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方案、有效控制建筑生产建造全生命周期的污染排放等方式,有效降低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荷,从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科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与生物多样性。

1.2 改善人居环境

对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引入自然采光,提升通风效果,科学减少“病态建筑综合症”等疾病发生概率,改善人居环境,维持用户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舒适感与工作效率。

2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具体要求

2.1 被动式设计优先

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需要落实被动式设计优先要求。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周边环境的气候、日照等自然条件,利用优化建筑形体、调整空间布局的措施,提高自然采光获取效果,强化自然通风,通过降低建筑工程对各类设施设备的依赖,打牢建筑工程节能基础。

2.2 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对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需要有序落实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科学选择具有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合理引入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系统,合理控制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垃圾生产量,提升各类资源重复利用价值,逐步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3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关键点研究

3.1 通过空间布局优化气候响应

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需要通过空间布局优化气候响应,使建筑本体有效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光、热、风等自然能源,合理控制建筑能耗。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设计作业。第一,基于微气候分析的形体生成。设计人员需要使用模拟软件,对施工现场风环境进行分析,确认施工区域的全年日照与辐射情况,开展建筑形体、建设高度等设计工作,提升自然通风路径设计质量,有效处理夏季的过热辐射问题。第二,功能分区与热缓冲空间设置。设计人员可以从热工需求角度,开展建筑工程功能分区。比如将热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区域,设置在建筑工程内部。科学增设阳光间、中庭廊等过渡空间,构成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的温度、空气的缓冲区,有效控制内部空间冷热负荷剧烈波动。第三,精细化遮阳与导风构件设计。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日照轨迹分析,设计遮阳板、格栅等外遮阳系统。使用 CAD 工具,对风塔、捕风窗等导风构件进行设计,提升建筑工程自然通风质量[1]。在遮阳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太阳高度角特征优化设计方案。比如在低纬度地区,可以使用水平遮阳设计方案。在高纬度地区,可以将垂直遮阳与综合遮阳进行结合,保证室内空间温度的稳定性。

3.2 借助围护结构提升热工性能

对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需要借助围护结构提升热工性能,设置具有高性能、低能耗损失特点的建筑表皮,合理降低供暖供冷负荷。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设计作业。第一,高性能保温隔热系统选型与构造。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气候区划,结合热工计算,明确选择岩棉、气凝胶等保温材料,科学设计保温材料厚度。应用低热传递系数、低太阳得热系数的外窗系统,结合 CAD 进行窗台、阳台板等构造节点设计,有效消除建筑冷热桥。第二,动态响应式表皮技术应用。设计人员可以使用 PDLC、SPD 等智能调光玻璃,结合百叶窗、卷帘等外遮阳系统,通过相变材料设计建筑墙体、屋顶,使建筑工程围护结构可以根据季节、天气等环境参数,对热工、光学性能进行动态响应。第三,绿色屋面与垂直绿化集成。设计人员可以设置拥有保温隔热、雨水滞蓄等功能的绿色屋顶,利用建筑立面空间开展模块化绿色植物种植,有效改善建筑工程微气候 [2]。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佛甲草、景天属等轻质耐旱植物,在绿色屋面上进行种植,结合屋顶排水板、过滤层等结构,建立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绿色屋面的可持续化提供保障。对于垂直绿化,可以引入模块化种植箱,配合自动灌溉系统,降低立面绿化的维护成本,控制建筑表皮温度。

3.3 利用设备系统追求智能高效

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需要利用设备系统追求智能高效,开展能源生产与消耗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控制建筑工程运行碳排放。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设计作业。第一,基于负荷精准预测的暖通空调选型。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建筑工程全年动态负荷,合理选择暖通空调设备,根据建筑工程内部空间功能进行智能暖通空调控制。第二,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施工区域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通过 CAD 工具设置光伏板的铺设规模、朝向、倾角,降低路灯、地下车库对市政供电的依赖。如果当地有丰富的风力、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设计人员也可以对这些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应用。第三,智慧能源管理。设计人员可以设计集成照明、暖通等管理内容的建筑自动化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度等数据,开展系统协同运行,实现智慧能源高效管理目标 [3]。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工程内部设置物联网传感器,采集各个区域采集能耗数据,智能控制设备运行。比如在非办公时段,可以通过调低空调负荷、关闭非主要区域照明系统,避免建筑工程能源过度消耗。

结语: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视角,开展建筑设计工作,需要通过空间布局优化气候响应(基础性)、借助围护结构提升热工性能(技术性)、利用设备系统追求智能高效(系统性)等角度,合理发挥设计关键点应用价值,建立完整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技术路径,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 , 湛洋 , 庄昆明 , 等 . 绿色生态理念下建筑环境和空间布局设计分析——以南京理工大学教学科研楼项目为例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02):46-48.

[2] 邓盛双 . 邻近公路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与应用分析 [J]. 安徽建筑 ,2023,30(01):165-167.

[3] 郑在富 , 祝竟梅 . 基于 KingSCADA 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现代信息科技 ,2022,6(0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