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房芬芬

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513300

数学运算能力是高中生的重要数学核心素养,其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与思维的发展。针对当前大部分高中生运算速度慢、准确率低、方法僵化等问题。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分析高中生运算能力不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强化基础教学,深化算理理解;实施结构化变式训练,提升学生运算的熟练度与灵活性;培养估算与验算策略,快速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关注心理调适与积极激励,培养学生运算兴趣。实践表明,多维度、持续性的训练与指导能显著提升学生运算的准确性、灵活性与效率,为其数学深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运算能力指的是根据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对数与式进行正确组合、变换和求解的能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高中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但随着高中数学内容深度与广度的增加,代数变形、解析几何、数列、导数等对学生运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运算频繁出错,他们解题过程繁杂且正确率不高,这些成为制约学生成绩提升与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目前高中生的运算能力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概念模糊与算理不清

对概念模糊与算理不清表现在对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理解不透彻,以致在应用过程中混淆或错误使用公式等,如三角恒等变换中,很多学生模糊理解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机械性地记忆公式,结果导致错用与混淆公式。

2. 基础技能薄弱

基本口算、心算能力退化,很多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一些基本的加减乘除都不能快速计算出来,以致到高中在解方程过程中因式分解不熟练;在向量运算过程中合并同类项不流畅性。

3. 缺乏策略与优化意识

运算路径选择单一,不善于观察结构、寻找简洁算法。如整体代换、合理设元,导致过程繁琐且容易出错,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解题习惯不良

书写潦草、跳步严重、省略关键推导。如在化简运算向量 过程中,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运算导致忘记变号,从而导致错误答案。而在统计章节过程中缺乏估算意识,导致运算量大。

5. 心理因素影响:畏难、畏繁情绪,碰到陌生题目或文字较长的题目不加思考就默认不会做,在高中概率统计解题过程中明显突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集中注意思考难题。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如在三角函数过程中,很多学生经常不考虑定义域的范围,以致不能得到最终答案。对运算结果盲目自信或缺乏自信,缺乏验算意识。

二、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1. 夯实基础,深化算理理解

作为高中教师,在讲授新公式、法则时,注重其推导过程和本质含义,避免“只教怎么用,不讲为什么”。导致学生忽略公式、定理推导的重要性,机械记公式、套公式。以致在考试过程中因公式错误而解错题目。另外对易混淆概念,如排列组合、互斥独立事件;指对数和向量点叉乘的运算法则等,可以进行对比辨析,加深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当然要提高学生运算的基础技能,学生还应常练不懈。教师可在课堂引入或练习环节,设计关于分数运算、根式化简、多项式乘除等短时高效的数式基本变形练习。

2. 实施结构化变式训练,提升熟练度与灵活性

在课堂检测中设计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运算练习链,提高学生的运算、解题能力。并鼓励学生探索同一问题的多种解法,并引导其分析比较,选择最优策略。准备错题本,收集典型运算错误案例,组织学生共同分析错误根源。思考是概念不清、法则误用还是粗心,从而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3. 强化规范化解题过程,培养严谨习惯

据一位正高级教师说过:不板书的高中数学课不算是一节优秀的数学课。教师应当注重板书,板书务必步骤清晰、书写规范、逻辑严谨。要明确步骤要求,对不同类型问题制定清晰的步骤规范,强调关键步骤不可省略。为学生做模板。

“慢”即是“快”,初期训练强调“写清楚每一步”,放慢速度保证准确率,熟练后再逐步提速。定期进行“分步计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慢”即是“快”的道理。

4. 渗透估算与验算策略,提升监控能力

在运算前、中、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如数量、符号、范围等,对结果进行初步判断。如在验证三角函数中具有范围的选择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给定范围估算哪些选项在所要求的范围内,进而缩小范围或得到所得答案。另外还要教授学生多样验算方法,如代入检验、逆运算检验、特值检验、图形检验等技巧,并将其作为解题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将验算过程体现在解题过程中。

5. 关注心理调适与积极激励

当然运算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将错误视为学习契机,鼓励暴露问题并积极改正。多发现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运算信心。

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教学工作,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精准诊断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算理理解,并实施科学训练,引导学生规范解题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培养学生监控习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运算的准确性、灵活性和运算能力,进而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材村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 必修 第一册(A 版)[M]2019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材村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学 必修 第二册(A 版)[M]2019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奠宙 , 宋乃庆 . 数学教育概论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

[5] 李士锜 . PME: 数学教育心理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 王光明, 杨蕊. 数学学习效率的心理学研究综述[J]. 数学教育学报,2012, 21(03): 24-28.

[7] 郑毓信. 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