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与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研究

作者

王明远

120105199001064811 陕西交通电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710000

引言:随着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驾驶员作为交通系统的核心参与者,其驾驶行为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分心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被分散到与驾驶无关的活动上,导致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判断和操作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据统计,分心驾驶是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识别驾驶员分心行为并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对于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分心行为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一)增加反应时间

当驾驶员分心时,其注意力从驾驶任务上转移,对道路突发情况的感知和反应速度会显著降低。例如,驾驶员在查看手机信息时,可能无法及时注意到前方车辆的紧急制动,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增加了追尾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降低注意力集中度

分心行为会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于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这可能导致驾驶员忽略交通标志、信号灯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动态,从而做出错误的驾驶决策,如违规变道、超速行驶等,严重威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三)影响驾驶操作准确性

分心驾驶还会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导致驾驶操作不准确。例如,驾驶员在吃东西或与乘客交谈时,可能会出现方向盘握持不稳、油门和刹车控制不当等情况,增加了车辆失控的风险。

二、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方法

(一)基于传感器的识别方法

车辆运动传感器: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如加速度、角速度等。当驾驶员出现分心行为时,车辆的行驶状态可能会发生异常变化,如急加速、急刹车、频繁变道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分心行为。

生理传感器:利用生理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的生理信号,如心率、脑电波、眼动等。分心行为会导致驾驶员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例如心率加快、脑电波异常、眨眼频率增加等。通过分析这些生理信号,可以更准确地识别驾驶员的分心状态。然而,生理传感器的使用可能会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不适,且数据采集和分析较为复杂。

(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识别方法

驾驶员面部特征识别: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睛状态、头部姿势等特征进行分析。例如,当驾驶员闭眼时间过长、频繁眨眼或头部偏离正常驾驶姿势时,可能表明其处于分心状态。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式、实时性强的优点,但对光照条件、摄像头角度等因素较为敏感。

驾驶操作行为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驾驶员的手部动作、方向盘操作等进行识别和分析。例如,当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频繁操作手机、调整音响等设备时,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检测到这些异常操作行为,从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分心情况。

(三)多源信息融合的识别方法

为了提高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将基于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的多种信息进行融合。通过综合分析车辆运动状态、驾驶员生理信号和视觉特征等多源数据,利用数据融合算法建立分心行为识别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信息源的优势,克服单一信息源的局限性,提高识别的精度和鲁棒性。

三、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构建

(一)预警指标的确定

分心行为程度指标:根据驾驶员分心行为的类型和持续时间,确定不同的分心程度等级。例如,将短暂的分心行为(如查看后视镜)定义为轻度分心,将长时间的分心行为(如使用手机)定义为重度分心。

车辆行驶状态指标:包括车速、加速度、车道偏离情况等。当车辆出现超速、急加速、急刹车或频繁车道偏离等异常行驶状态时,表明驾驶员可能存在分心行为,需要发出预警。

道路环境指标:考虑高速公路的路况、天气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例如,在雨天、雾天或交通拥堵情况下,驾驶员分心行为带来的安全风险更大,应适当降低预警阈值。

(二)预警模型的建立

基于确定的预警指标,建立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模型。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训练,建立分心行为与交通事故风险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实时监测到的数据满足预警条件时,预警模型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三)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

车内预警:通过车内的显示屏、语音提示系统等设备,向驾驶员发布预警信息。例如,当检测到驾驶员存在分心行为时,显示屏上显示警示图标,并发出语音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驾驶。

车外预警:对于一些严重的分心行为或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情况,可以通过车外的警示灯、喇叭等设备向周围车辆和行人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避让。

四、实际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选取某高速公路路段进行实地测试,该路段车流量较大,交通状况复杂。在测试车辆上安装了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用于采集驾驶员的生理信号、车辆运动状态和驾驶操作行为等数据。

(二)测试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安排驾驶员进行正常驾驶和模拟分心驾驶(如使用手机、与乘客交谈等)。同时,利用所建立的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模型和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所提出的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方法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分心行为,识别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能够根据驾驶员的分心程度和车辆行驶状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驾驶,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结论

本文研究了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与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介绍了驾驶员分心行为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了多种分心行为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构建了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准确识别驾驶员分心行为并建立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能够显著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算法,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结合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扩大安全预警的范围和效果。此外,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分心驾驶行为的发生。总之,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与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谢一丹 . 基于驾驶行为的山区高速公路高风险路段安全及对策研究 [D].河北工业大学 ,2021.

[2] 雒瑞晴 . 不同季节高速公路分心驾驶事故关联因素挖掘与风险预测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24.

[3] 姚莹 . 基于视觉特征的驾驶员分心驾驶行为甄别方法研究 [D]. 北京工业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