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遥感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体系构建

作者

谢晨斐

博罗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516100

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稳定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提升、蔓延范围扩大,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农业生产稳定性。

一、遥感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基础

1.1 遥感技术的核心能力

遥感技术借助电磁波特性,无需接触目标即可获取其空间分布与物理属性信息,在病虫害监测中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大范围动态监测,卫星与无人机遥感能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突破人工巡查范围限制;二是多维度信息获取,可采集多光谱、高光谱、热红外等数据,反映作物叶绿素、水分含量及叶片结构,病虫害引发的作物生理变化会导致光谱异常,据此可实现早期识别;三是快速响应,在病虫害高发期,能短时间内获取目标区域影像,及时掌握发生情况,为防控争取时间。

1.2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能力

大数据技术以海量存储、高速处理、深度挖掘为特点,为病虫害防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海量数据整合,可打破数据壁垒,对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病虫害历史及遥感影像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统一农业数据库;二是高速数据处理,通过分布式计算框架实现海量数据并行处理,提升处理效率,满足防控实时性需求;三是深度数据挖掘,运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数据内在关联,如建立病虫害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明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害易感程度,为防控提供依据。

1.3 两者融合的可行性与优势

遥感与大数据技术在病虫害管理中互补性强,融合具备高可行性与显著优势。可行性方面,遥感为大数据提供丰富数据源,其获取的多维度、大范围数据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大数据技术则为遥感数据深度应用提供保障,能充分挖掘遥感数据中的病虫害信息,提升遥感技术应用价值,两者在数据与技术层面高度契合。

优势方面,一是提升识别精度与效率,遥感快速获取信息,大数据结合多源数据综合分析,排除环境干扰,准确识别病虫害种类与危害程度,避免单一遥感分析的误判;二是实现精准预警与科学防治,融合技术可准确预测病虫害趋势,并结合作物生长、土壤、气象等因素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减少农药使用,兼顾防治效果与农业绿色发展。

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体系框架设计

2.1 数据采集层

作为体系基础,负责获取各类相关数据,数据来源包括:一是遥感数据,卫星遥感监测区域尺度作物与病虫害情况,无人机遥感获取小范围高精度影像,满足精细化识别需求;二是地面监测数据,涵盖人工巡查记录、田间传感器采集的土壤与作物生长数据,以及气象站采集的气象数据;三是历史数据,包含历年病虫害发生、作物种植及防治措施数据;四是外部数据,如农业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等。

2.2 数据处理与存储层

承担数据处理、整合与存储任务,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数据处理环节,对遥感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清洗地面监测与历史数据,去除冗余、异常与缺失数据,对各类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整合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统一农业数据库,关联整合预处理后的多源数据,形成综合数据集;数据存储环节,采用分布式存储结合云计算,构建高效、安全、可扩展的存储系统,满足海量数据存储需求,同时具备备份与恢复功能。

2.3 核心功能层

是体系核心,依托数据处理与存储层数据,实现三大核心功能:一是病虫害监测,分析遥感数据提取作物光谱特征与植被指数,结合地面监测与历史数据,用机器学习构建识别模型,实现早期识别与精准定位,实时更新监测结果;二是病虫害预警,分析多源农业数据,挖掘各因素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发生概率、影响区域与趋势,按预警级别发布信息;三是综合防治,结合监测预警信息与多源数据,制定包含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的个性化方案,并实时评估调整。

2.4 应用服务层

将核心功能层结果以便捷方式提供给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一是信息查询,用户可查询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预警及防治方案等信息;二是预警发布,通过多渠道及时推送预警信息,提醒用户防控;三是决策支持,为管理者制定规划、技术部门开展指导、种植户选择防治方法提供支持。

三、体系核心功能模块的关键技术实现

3.1 病虫害监测模块的关键技术

监测模块以早期识别与精准定位为目标,关键技术包括遥感影像特征提取与机器学习识别。遥感影像特征提取中,根据作物与病虫害光谱特性选择数据源与波段组合,如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映作物活力,利用热红外波段获取叶片温度,通过特征参数分析判断作物是否受病虫害影响。机器学习识别技术中,结合遥感特征参数与地面病虫害样本数据构建识别模型,常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

3.2 病虫害预警模块的关键技术

预警模块关键在于构建准确预测模型,依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与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多类数据,通过关联分析挖掘各因素与病虫害发生的联系,用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等技术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预警模型提供变量支持。

3.3 综合防治模块的关键技术

综合防治模块关键技术为防治方案优化与效果评估。方案优化技术中,基于监测预警信息与多源数据,以绿色精准防控为原则,综合多因素构建决策模型,对防治措施组合优化,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在保障效果的同时减少生态与质量安全风险。效果评估技术中,用遥感监测防治后作物生长状况,对比分析特征参数变化评估危害减轻情况。

四、体系应用的价值与未来展望

4.1 体系应用的价值

该体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经济层面,实现病虫害早期精准防控,减少产量品质损失与经济损失,降低农药使用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生态层面,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层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稳定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智能化。

4.2 未来展望

当前体系虽具备完善框架与关键技术,但实际应用中仍需优化。未来可从三方面提升:一是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更高精度的遥感设备与更高效的大数据算法,提升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二是推动多技术融合,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体系功能,实现更智能的防控;三是强化应用推广,简化操作流程,让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瑞 . 农业气象服务在内蒙古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防中的应用 [J].南方农业 ,2025,19(14):194-196.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64.

[2] 张玉妞 . 基于精准农业技术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研究 [J]. 河南农业 ,2025,(14):79-81.DOI:10.15904/j.cnki.hnny.2025.14.019.